English

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历史性巨变

2002-11-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南京长江二桥雄姿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交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出现了历史性巨变。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交通运输过去长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为了改变“压船、压港、压货”和“路难行、货难运”的被动局面,努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对交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需求,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提出并在发展中不断细化完善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

主要内容是,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公路主骨架主要是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首先建成“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水运主通道主要是建设“两横一纵两网”和长江、珠江出海深水航道;港站主枢纽主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沿海、内河主枢纽港以及公路主枢纽站场;支持保障系统主要是实施科教兴交战略,为交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水上交管系统、救助能力建设和交通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实施“三主一支持”规划的基础上,交通部提出了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三个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是交通运输全面改善的阶段。通过10年的努力,到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合理,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地区间的交通发展差距缩小,东部地区公路、沿海港口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阶段是交通运输基本适应的阶段。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左右的时候,全面建成完善的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运输的支持保障系统,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立起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交通市场体系,初步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东部地区的公路、内河与沿海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阶段是交通运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预计2050年建国100周年时形成高效、经济、快捷、安全的国内运输网络及国际通道,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客运快捷化、货运物流化、营运智能化、安全与环境最优化,基本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支撑和先导作用。

13年来,交通部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把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做好各个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心无旁骛地做好公路、水路发展这篇文章。实施“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是:

“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即将全部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将提前基本建成。“三个重要路段”即京沈路段、京沪路段已于2000年贯通,成为连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公路运输大通道,西南公路出海通道于2001年底建成通车,“两纵两横”即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珠海、上海至成都、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可在2005年以前全部建成。到2001年底,“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已建成62.6%,按照目前的进度,可在2010年比规划提前10年基本建成。

沿海港口和内河航道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13年来,建成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2813个,其中深水泊位424个。沿海20个主枢纽港建成深水泊位368个,煤炭、原油、散粮、散水泥等运输系统不断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开始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水深达到8.5米。内河水运主通道建成三级以上航道1398公里,四级航道300公里,达到规划标准的航道6870公里,占规划里程的46%。京杭运河江南段建成通航500吨级标准的四级航道,运量超过2亿吨,山东段建成通航1000吨级标准的三级航道,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内河航道里程新增1.25万公里,到2001年底,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12.15万公里。内河主要港口新增泊位3998个,全国港口吞吐量增加了近7亿吨。西江、湘江、嘉陵江航电结合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支持保障系统进行了重点加强。交通科技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及管理等方面获得一系列突破。CAD、GIS、GPS等技术已经在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等领域推广应用。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公路边坡防护技术有了长足进展,长大跨径、深水基础的公路桥梁和长大隧道的修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港口真空预压加固软基处理技术、爆炸处理水下软基技术、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直立式码头技术等,解决了在水深、浪大、流急,地基条件差、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外海区域深水枢纽港建设等技术难题,加快了深水港建设速度,降低了工程造价。长江口和珠江口深水航道疏浚整治成套技术,解决了河口航道通航能力不足和淤积严重等问题。采用新型车辆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客货快速运输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公路运输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使道路运输在长距离、直达运输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港口装卸除尘、噪声控制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海洋溢油技术、公路两侧植被绿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初步实现了交通建设、运输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高速公路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港航企业积极开展EDI网络建设和应用,使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沿海港口和重要水域建成交管系统17个,新建、改造航标300余座,建成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的台站20个,基本实现了航标成链的目标。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投入运行。救助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改善,海上立体救助系统起步建设,一批先进的海上救助打捞船舶投入使用。交通专用卫星长途通信网建成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在推进交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作用。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正值我国由实现第一阶段奋斗目标迈向第二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为适应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水平的要求,交通部加强以高速公路、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专业化码头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国交通运输生产力水平,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格局。这不仅为本世纪初的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交通建设正处于实施“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和实现交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交通系统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制定、实施“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的经验,围绕发展主题,抓住结构调整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坚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交通发展的新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