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开发区凤凰坛广场。
江宁,是南京的南大门,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底蕴厚重。改革开放给这方宝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江宁区广大干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形象全面提升。76万江宁人民围绕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和打造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的目标定位,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88亿元,跃入苏南先进行列,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春秋《左传》记载“鲁襄公十年,楚子重伐吴,取鸠鹚,至于横山”。衡山即现在江宁区的横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秣陵县,今江宁区秣陵镇是当时县府所在地。数度兴废,县域时有变迁,县名历经更迭,曾为江乘、丹阳、湖熟、建邺、上元、临江等。公元281年,晋武帝司马炎南巡至此,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江宁县的名字代替了临江县,第一次镌刻在历史上。据称,江苏省名即是江宁与苏州组合而成。公元2000年12月,江宁撤县设区,成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第11个区。
江宁自古人文荟萃,渊薮沉积丰厚,名胜不胜枚数。诗人李白、杜甫、苏东坡均在此留下传世佳作,七绝圣手王昌龄也曾在此做过县丞。这里有名闻遐迩的温泉之乡——汤山,它是我国的四大温泉之一,清代诗人袁枚曾赞曰:“方池有水是谁烧,暖气腾腾类涌潮。五日熏蒸三日浴,鬓霜一点不曾消”。20世纪90年代,汤山葫芦洞发掘出两具远古时期“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分别距今50万年和30万年,这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远古时期,江宁就有先民生存活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碑石——阳山碑材;这里有江南最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杨柳古建筑群,为朱元璋后裔所建,虽历时400多年,但仍较好地保存一座“九十九间半”,那白墙、黑瓦、翘檐、花窗,给人以神秘和沧桑之感;这里有素称南京“后花园”的牛首山风景区,山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因突起的双峰恰似牛头上的一对犄角而得名。山顶有建于唐代的宏觉寺塔,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仍耸立入云,古韵盎然。漫步山间,这儿还是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大败金兀术的古战场,故垒遗迹赫然在目。在牛首山南麓的回回山,建有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明代伟大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墓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今日江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江宁抓住撤县设区和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宁召开的极好机遇,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加紧制定110平方公里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7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区及大学城规划。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旧城区改造每年投入近1亿元,拆迁改造旧房数十万平方米。通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亮化、绿化、出新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双龙路、宁溧路、天元路、天印路、石羊路、文靖路等构筑了16.2公里的城市圈道路,每年新增绿地10多万平方米。建成日供水30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厂,煤气已与南京城区联网。以商贸圈、特色街、市场带和产业群建设作为经营城市圈的主题,通过业主负责制,城开总公司投入1.2亿元,建成了500米长的极具欧式风格的东山步行街,118家商店开张经营,是继夫子庙、湖南路后被市旅游局授予的南京第三条“旅游观光购物街”。江山房山公司开发建设的竹山南路电子文化街主体工程已形成街景,即将开街。由温州企业家投资4亿元兴建的温州商业街拆迁工作已结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独具个性的中国女人街已完成规划,开发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已成为江宁的先导产业,形成南京房地产市场上著名的“江宁板块”。目前,入驻的50多家房地产公司年开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达80%,百家湖、武夷花园、21世纪假日花园、中国人家等一批精品楼盘享誉南京,“江宁楼市”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愈加红火。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强化市容长效管理。目前江宁已跨入省级卫生城行列,16次获得“金陵市容杯”。同时江宁以创建为龙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区已有11个镇成为南京市级新型小城镇,2个镇达到江苏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
进入新世纪,江宁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开放型经济继续冲浪,呈现出内外资齐上,园区乡镇同步,三个产业并举的高速增长和良性循环态势。“九五”期间,江宁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和开发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实现“四个翻番”,园区、乡镇两级招商引资平台日臻完善,迅速崛起了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等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结合工业“二次创业”,禄口华商科技园、东善桥台资科技园等11个镇级工业园区全面开工建设,初具规模。江宁区成为中外投资者理想的创业宝地。日前已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000多家落户江宁,合同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
创办于1992年6月18日的江宁开发区,凭借其位于南京南部交通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从一个自费开发的县办开发区,经过十年艰辛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现已成为南京地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江苏省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成为长江下游海内外客商竞争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在古都南京南部打造了一座初具现代气息的高科技、园林式、生态型新城。
开发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了完善到位的基础设施。先后多次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规划设计和修编完善,确定西部为南京牛首山旅游文化风景区,辟为南京的“后花园”;南部与生态农业区接壤;东部、北部为秦淮河风光带;中间以牛首山河绿带为构架,以百家湖、九龙湖为南北向绿化功能轴线,以生态绿地、防护绿地为契入带,将生产、生活用地融入其中,形成科学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城市布局。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相继配套完善,累计投入27亿元,在一期2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出让完毕同时,又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二期4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7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九通一平”,已实现的开发面积跃居江苏省各开发区之首。区内道路外成环、内成网,并先后建成装容量10万门并设有计算机和网络及通信卫星装置的程控电信大楼、日供水30万吨的新区水厂、2座11万伏双回线路变电站、2.5万千瓦的热电厂,开通了与市区联网的管道煤气。
开发区建设了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并着力营造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开发区以建成园林式、生态型新城为目标,一方面把好项目进区关,谢绝化工类等污染项目进区;另一方面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并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消灭污染源;同时,在原有的山、林、河、湖等纯天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挖湖、堆山、造林、铺绿等办法,先后斥资3亿元,建造16座各具特色的广场和城市公园,建设36条道路绿化带,使建成区绿化面积达40%以上,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开发区于2001年6月在江苏省开发区中较先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证书,并于今年3月顺利通过复审。开发区已形成了教育、居住、商贸、游乐、医疗服务等五大中心,先后建立了开发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市容执法大队等执法机构,成立了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等城市管理机构,区内社区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管理、消防环保、市容管理、中介服务等机构一应俱全。着眼于长远发展,采取优惠扶持等办法,引进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正德学院等三所大学进区,现有在校大学生达1.5万人。投入巨资建成了江苏省高级专家住宅园——江南文枢苑,面向在宁的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低于成本价出售,现已进园入住的专家达150多位。
开发区建立了简捷高效的行政服务机制。为构筑投资环境的新优势,开发区本着“先投资者之忧而忧、后投资者之乐而乐”的服务理念,按照“简捷、周到、诚信、高效”服务宗旨,与国际惯例、与市场经济接轨,创办了开发区“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全权负责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人才引进、企业管理等各项事宜,办理从项目立项到领取营业执照、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的所有手续,真正实现“进一个门办成所有的事”。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的综合竞争力,目前,设立海关办事处和商检办事处、建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正在紧张实施之中。
开发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现已有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德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项目进区落户,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世界500强企业15家。十年累计实际到位外资8亿多美元。目前,进区项目中共有374个开业投产,有57个正在加紧建设。2002年招商引资势头越加强劲,预计全年可引进项目200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投资总额6亿美元,合同外资3.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5亿美元。
十年来,开发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随着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公司、企业的落户,开发区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型高教科研产业、食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纺织产业和房地产业等七大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扩张,使开发区从投入期转入产出期,GDP、利税、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以上。200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2.35亿元,GDP40.4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利税2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68亿元。2002年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可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亿元,GDP7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江宁开发区为增强发展后劲,再创发展新优势,在强化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度,全区引进的以电子、汽车为重点的56家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产出占总产出的67%。同时注重发挥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作用,大力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着重在新型材料、软件开发等项目上实现科技创新,7000平方米的科技创业中心现有高科技研发企业60家,已成为南京地区科技创新的一个亮点;5万平方米具有星级标准的新科技创业中心已步入规划建设阶段。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产业园、知名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引进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目前,东南大学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信息产业部14所、自动化研究院、地理湖泊研究所等10多家研究机构及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通用磨坊、菲尼克斯、南瑞继保电气等企业的研发中心已迁入区内。南京IT产业园、南京纺织科技工业园和机电产业园三个高科技“区中园”正在建设之中。开发区正朝着江苏省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迈进。
开发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开发区坚持走功能开发、产业开发的城市化道路,分别建立了出口加工区、高教科研区和高尚社区等三大功能区。以爱立信、西门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菲亚特为龙头的汽车城,以江苏国际经贸工业园为主体的出口加工区已初具规模。以东南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代表的高教科研区展现新姿。三产功能区、高尚社区正在按照城市建设的要求,逐步配套到位。区内现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0万人,各类建筑物总面积达320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23万平方米,附属用房62万平方米,商品房135万平方米,树立了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科工贸结合、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南京新城形象。
按照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江苏最大”开发区的奋斗方向,江宁开发区“十五”规划确立的五大指标是:1、完成新的45平方公里的开发,使开发区域达到70平方公里;2、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确保150亿元以上,争取180亿元,财政收入达30亿元以上;3、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占总产出的70%以上;4、引进项目总数达1500个以上,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达150个以上,5年内再引资30亿美元以上;5、区内建筑物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区内人口达20万人。
江宁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拥有79万亩良田,59万亩山林,12万亩水面。近年来,江宁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快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横溪西瓜、土桥优质无公害稻米、丹阳中药材、东善桥苗木等10大万亩基地建设全面拉开框架;金箔湖熟鸭业、灵龙牛羊肉食品、光明乳业、达丰羽绒等7家龙型企业,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开辟了江宁农业产业化的新天地;南京尤德驼鸟养殖有限公司、南京烟岚牛首农庄、东善白鹭湖综合农业园等外资农业异军突起,成为江宁农业的新亮点;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带)建设,沪宁、宁马、机场路、宁丹、宁高等5条现代化示范带初具规模;积极与省、市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全区共建成江苏省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