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的中国》余秋雨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美国人曾写过一本《帝国的回忆》,是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通过外国人的记录——电文、文件、新闻报道等——他们试图寻找一个答案:“一个强大的帝国如何在时代的背后蹒跚着步子?”
也许它提供了一个另外的视角。但无论如何,也许中国人自己的记录更加正确和深入。《藏着的中国》一书,通过历代王朝与帝国最具体的记忆,讲述了那些遥远的故事与文化情节。在我所在的大学图书馆,最终将它列在历史类而不是文学类中,尽管它行文的方式更像散文。
该书是以中国1800多个博物馆中100个最具魅力的“宝库”为记述对象的。“这是现代中国对古代中国曾经的无数历史细节的第一次从头打量。上至恐龙时代,下迄1840年,镜头所至,中国最好的、最有特色的博物馆无一遗漏。”或许同样的历史资料、同样的文物器具的图片与记载,在另外一本书中只会感到非常寂寞,而藏在图书馆的一角等待寻找资料的人。但在《藏着的中国》里,文学凭借奇异的力量,将枯燥的符号化为好奇的想象。
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博物馆里那些将岁月凝聚为艺术的记忆,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在书中,那些解说语言,仅仅是语调与口吻,就仿佛渗透着王朝或盛大或苍凉的背景音乐。“冥土安魂: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帝国的边缘:广东·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铜鼓金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河西往事:甘肃省博物馆”、“来自北方:山西·大同市博物馆”……。文字的力量在于回忆,记忆的价值在于古老的怀念。在那些关于中国的宏大叙事背后,在那些富贵文化生活的缝隙中,平民的器具与地方历史的残余碎片因为时间而珍贵。或许,你之前看到的中国根本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只有藏着的中国的记忆,能够帮助我们修补那些帝国模糊的眉目与轮廓。
当然,余秋雨式的文笔之于历史多为人所诟病。毕竟历史不是虚构的。但是关键在于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再现当时的客观历史真实。在潜意识中或许我们更加喜欢得到回忆价值上的真实。为了明天的后续,也为了现在内心的稳固,如果沉默的器具与物质遗址没有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那么文学将凭借抽象出来的血脉走向,再次于纸上浮现出当年盛大舞蹈与幽微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