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城红叶胜香山

2002-11-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

野鸭湖天鹅


秋分过后,八达岭长城内外,碧天如洗,枫叶红透,游人如织。每当夜幕降临,万里长城如一条火龙在万籁无声的星空下腾飞。

过了八达岭,驱车向前再走一两公里,进入延庆县县城,抵达妫河岸边,眼前的美丽景色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一座花园城市

美丽清澈的妫河从延庆县城中心穿过。在濒临妫河的妫川广场外围,充满南国风情的夏都公园;欧陆风情韵味十足的八达岭温泉度假村、华风温泉大城堡;浪漫情调浓郁的郊外歌剧院、安德娱乐中心;中西合璧的名人度假村;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中银酒店、恒生超市、夏都大厦、盛世苑;设计新颖别致的一幢幢多层民居建筑,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

妫河两岸绿树成荫,装饰典雅,不落俗套。站在妫河西岸,凭栏远眺,如临欧洲名城阿姆斯特丹。在开阔的水面上,水鸟低飞,金雕高翔,游艇逍遥自在。在沿岸林荫间,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相得益彰。乘快艇前进,身后白浪翻滚,头上苍鹰盘旋,眼前建筑艺术小品接踵而至,远处一轮红日挂在树梢。继续前行就到了紧贴城边的野鸭湖湿地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国家一、二级珍稀鸟类:黑鹳、白鹳、灰鹤、白琵鹭或在水平面上缓缓划行,或在空中展翅飞翔,或在宁静的原野上发出几声鸣叫。唤起游人极目那水天相连的官厅水库,更是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中国北方,很难找到如此美丽的城市!

北京气候非常干燥,秋后尤其严重。今年11月初,北京相对湿度甚至不到10%。然而,置身于延庆,仿佛来到了海滨。这里的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几乎长年保持在一级,空气中负氧粒子含量超过北京市区的三四倍。只要进入延庆地界,就如同进了一个大氧吧。

然而,就是在五六年前,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并非如此。县委书记王海平说,延庆县确立生态发展战略以后,全县面貌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他说,1995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解决吃饭问题压倒一切,保护生态环境的事做得不多,有损生态环境的事干了不少。以后察觉到问题严重,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开始着手生态环境建设,但上的一些项目却不大,并且都是一些单项,散落在个别的乡、村,不能从总体上、根本上改变全县的面貌。

王海平说,1995年,国家生态建设从“以点为主”转向“以面为主”,建设大生态区提上日程。延庆县立即抓住这个机遇,制定出了全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并提出了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从这一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污染综合防治,坚决切断所有的污染源;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安全食品基地建设;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对农村水源污染严加控制;坚持不懈绿化荒山,建设起防风阻沙屏障。

延庆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双石说,7年来,延庆县关闭了造纸、化肥、电镀等20多家工业污染大户、三四十处煤炭交易市场;拒绝了20多个污染型项目到延庆落户。在充分利用压缩天然气和地热的同时,在全县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风景区,全面停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尽力减少能源和化学污染。在建成高标准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高效有机肥料厂、大型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态监测中心的同时,还建成了27个秸秆饲料加工点、8个秸秆气化站和2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在完成总面积5.3054万公顷、占全县面积27%、共12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还完成了3.7693万公顷绿化造林、1.6828万公顷幼林成林经济林抚育。从而使全县林木覆盖率从建国初的7%提升到57%。到2000年全县工业和能源实现达标排放。

也就是在这一年,延庆县被建设部、国家环保局分别命名为全国优秀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并在第二年,进一步被评为全国花园城市。

首都的绿色屏障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的最北边,是塞北风沙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能不能把风沙阻挡在延庆地界之外,直接关系到北京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这个重任能否落实,主要看延庆的林木具不具备强大的防护能力。这对于延庆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延庆县山多平原少,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县面积的比例高达70%以上。更麻烦的是,山里居住着6万“靠山吃山”的山民。林业专家算过一笔账,山里一个4口之家,单冬季取暖一项,就要砍伐掉25亩林木。6万人取暖、做饭、烧水,一年要烧掉多少森林?成千上万户山民喂养的成千上万只山羊,一年要吞食掉山林间多少植被?

山区移民。是1995年延庆县委县政府采取的第一项措施。而且,机制非常灵活,全村搬迁、分散搬迁、避开险情梯次搬迁、合作搬迁、投亲靠友搬迁等多种形式一齐上。尽管当时县财政并不宽裕,仍然给每一个搬迁户4000至6500元补贴。政府主动站在维护山民利益的立场上制定政策,赢得了人心。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3.2万山民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山区。留下的2.8万山民则全部退耕还林,转换角色,成为绿色保护神。森林植被不再受到人类的骚扰,一场春雨长一寸,7年过去,当年栽种的幼苗,现在长到了碗口粗,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了90%。1999年,国家环保局专家进山验收,过去通行无阻的一条条山间小路被葱茏的林木完全覆盖,过去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现在在人前活蹦乱窜。

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延庆县采取的又一项措施。但在第一次讨论时却没有通过,持反对意见的主要理由是,延庆地方财政并不富裕,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后,再要搞经济开发就相当困难了,不如现在就留一手。县委县政府坚持建立自然保护区不动摇,第二次上会讨论这项措施顺利通过。而且,出手不凡,国家、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两种自然保护区同时上;草树混种,60多个树种组团式配置;针叶林、阔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乔木灌木混交林科学搭配。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森林为主,面积4600多公顷,加上八达岭、玉度山、莲花山、焰火山、大安山、龙庆峡、木化石、野鸭湖、金牛湖、白河堡、大滩等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高达30%。比全国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22个百分点;比北京市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25个百分点。

延庆县周边有沙滩、沙漠化土地140多万亩。为此,采取的第三项措施,即是加强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变沙漠为绿洲。一棵树,一个一米深的大坑,浇灌一挑水。延庆人民连续挑水浇灌了7年。直到位于县城西南边的北京大风口——康庄被树林严严实实遮挡住,直到在一望无际的南荒滩、绵延100公里长的南北前山岭和龙庆峡荒滩栽种的1000多万棵幼苗全部长大成林,可以抵御干旱。

每年春季和10月过后,北京就开始刮风。而且,每到这两个时期气候特别干燥。就是在北京市区内,在看上去非常清洁的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只要大风刮来,也难免尘土飞扬。而在延庆县,风中站在昔日的沙滩边,却不见沙尘的踪影。王双石说,是茂密的树林、草丛牢牢地抓住了地表,无边无际的森林有力地挡住了来自塞北的风沙。

延庆人民为首都建立起一道绿色屏障。同时,受益的还有延庆人民自身。

过去,每到汛期延庆就会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县境内几乎年年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县委宣传部干部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也没有太大的变化。1972年7月26日至28日,50多个小时连降暴雨450毫米,全县冲毁耕地6500多亩,仅一个四海镇,泥石流就毁坏房屋217间,冲走大牲畜347头,造成13人丧失生命。现在,延庆的山还是那样的山,气候还是那样的气候,暴雨还是那样的暴雨,造成的后果却与过去截然相反。1998年7月5日,一场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降临东部山区,仍然是在四海镇,15小时内的降雨量接近全年降雨量的一半,却人、畜无损,家家户户安然无恙。雨过天晴,清澈的雨水从山间林中缓缓而下,淙淙作响,成了一道风景。

国家AAAA级风景区

无论是建设花园城市,还是建设首都绿色屏障,在延庆县委县政府决策层眼里,都属于生态环境建设。即使是发展旅游业,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提出要发展生态旅游,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收入的现象发生。“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专家学者作论证,凡是专家学者通不过的项目,我们坚决不上。”延庆县委县政府的态度就是如此鲜明。

生态旅游,就是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概念。1983年,世界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allos.Lascurain)才首次定义“生态旅游”,开始表述生态旅游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旅游对象:自然生态环境;其二,旅游方式: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旅游包含了两个基本内容:它是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开发方式。

但是,世人对于生态旅游的反应却是滞后的。从一个又一个旅游景点的森林植被、建筑设施被破坏的情况看,从一个又一个旅游景点清扫出成吨的垃圾看,绝大多数外出旅游的人们对于“生态旅游”都相当陌生。就是国家主管部门动手也晚了一些。直到科学家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十多年后的1995年,中国旅游协会才开始召开全国第一次生态旅游研讨会。又过了3年,国家旅游局才第一次提出,1999年为“生态旅游年”。

延庆县比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年”早3年。1996年,延庆县就开始实施生态旅游计划。首先,邀请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市地理学会召开“延庆县生态旅游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这是一个县在全国率先召开的发展生态旅游理论研讨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员、大学教授、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指导下,延庆县作出了全县生态旅游的总体布局;划分出了生态旅游的“六大功能区”;制定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技术路线;规划设计出了东线仓米古道,北部森林生态与古聚落生态等“四大生态旅游环线”;提出了实施生态旅游的措施及保障体系;确定了生态旅游的选项原则及优先发展的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延庆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纲要”,成立起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规划委员会,统筹规划安排人文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在历史文化遗产景区景点,成立起兼具行政管理、旅游开发两项职能的管理机构。

从这一年开始,一块块生态旅游提示牌就出现在旅游景点;一份份宣传资料就发到游人手上;一个个生态性垃圾箱、环保袋、国际标准的星级厕所就出现在景区;一支支环境保护队伍就出现在游人身后;一条条保洁船就出现在河流、湖泊上;一群群农民自愿组成的环保小分队就出现在各个自然保护区,走上了“保护和利用良性循环”的轨道。2001年,延庆县生态旅游人数达到824万人次,收入达到7.4亿元,同时,旅游景区绿化率上升到95%以上。

延庆县旅游局副局长王留艳说,现在,八达岭、龙庆峡景区已经通过ISO9002国际环境管理质量体系认证。这两处景点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农产品远销欧美

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到延庆县考察,发现延庆地处燕山沉降带东端,北、东、南三面环山,只有中部是一块平原,形成了一个盆地。而且,在同一纬度上,西到山西大同,东至渤海之滨,就数这一块盆的地面积最大。于是,他欣然为这块盆地命名,称这块盆地为“延怀盆地”。

县委书记王海平说,“延怀盆地”资源非常丰富。已经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锌、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海泡石、石英石等,并拥有利用价值极高的丰富地热资源。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延庆县很可能早就成为北京最富裕的郊区县。但是,延庆县从保护首都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并没有这样做。经济定位于“生态经济”,既不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消极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经济;既要创建一流的生产环境,又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将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了《延庆县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白色农业研究所,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开展工作。发展“生态工业”,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已经形成以医药、新材料、食品、毛织、电子和环保为主的行业特点。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建设高效、优质、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药市场,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流通,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力推广有机肥、可控缓释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灭虫、物理灭虫,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现在,延庆县已经被国务院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分别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安全食品生产试点县”“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基地”。尤其以蔬菜生产的效果最为明显。

1996年,延庆县提出蔬菜生产销售“三步走战略”:一步走向南方,二步走出国门,三步走向世界。1997年元月,县、乡两级干部,驱车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两广、两湖进行调查,行程7800公里,查清了东南沿海地区蔬菜的育种、生产、销售情况,发现了延庆县蔬菜生产同北京市其他郊县差半个季节;同中国南方地区差一个季节。回到延庆就立即进行准备工作。当年就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任务。1998年岁末,注册“绿富隆”商标的延庆蔬菜,争取到外贸部门批准的北京市第一个蔬菜进出口权。3个月后,“绿富隆”就走出了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