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以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和优异的办学质量而享誉军内外。学校共获得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500余项;“九五”期间获得国家军队重大重点课题41项,包括西部地区目前唯一的一项国家“973”规划项目,课题总数达747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金额突破8亿元,目前到位经费885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国家、军队科技奖励数及国内论文发表数已进入全国高校前20位、医科院校前5位。“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实验室”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实验室评审。
为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学校从提高军事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入手,不断发展军事医学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烧伤、防原医学和野战外科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实验室为主体的军事医学学科群。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着眼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又在新概念武器防护研究、战伤救治器材和武器防护装备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军队特色。
面对新科技革命给医学的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升整体科研创新实力。因此,学校把目标从模仿、跟踪转变到自主创新上,定位在国际、国内领先上,提出了“基础研究世界第一,应用研究效益第一”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早在1998年7月,学校就推出了一个全新、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项目管理新模式,激活了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从2000年起,学校开始在全校各级各类课题中全面推行首席专家制和项目负责人制,成效显著。学校的“973”项目进展良好,目前已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已获得该项目总经费的2/3;全校今年已有国家和军队15项成果奖通过评审,获奖数居军队前列。
面对地理位置偏僻而带来的信息闭塞、研究思路狭隘等问题,学校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扩大开放、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的烧伤、复合伤、战创伤研究,是享誉军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利用其优势地位,联合国内清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数十家创伤研究的主要力量,合作组织了“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及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项目,很快获得国家“973”规划资助,成为军队第一个“973”项目,也是目前西部唯一的一个“973”项目。学校发挥一些优势学科的作用,成功地主办了“第十六届国际意外事故与交通医学会议”等国际、国内及全军性学术会议,今年上半年已主承办8个国际、国内、全军和区域性学术会议。今年,学校拓宽会议交流渠道,首次设立“生命科学前沿论坛”,先后邀请了包括清华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在内的7位科学家来校作学术报告。
此外,学校还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进出方便、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对人才,采取“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策略,通过组织实施“海外学者交流计划”,加强与出国留学人员的联系,每年请回来一批留学人员召开学术研讨会,采用客座教授、访问学者、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给他们提供为校服务的更多途径和方式。去年回来的11个人中有8人与学校部分科室合作申报项目,目前已中标2项“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同时吸引了一批留学人员回校工作。一着妙棋,满盘皆活。学校的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平均年龄分别下降到48.9岁和44.3岁,拔尖人才数量不断增多,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3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总后“一代名师”、“科技金星”,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三军医大学在短短数十年中,在科研项目和成果方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院校,成为目前在国内、军内有一定影响的医学大学,无不体现着三医大人勤奋刻苦、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得益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校科研管理部门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建立了一套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用机制来促进学校科研人员观念更新、大胆创新、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