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材标兵”、第二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的广空航空兵某团飞行大队长王少华,是一名特级飞行员,第三代战斗机四机长机、全天候教员、指挥员。他参与完成由空军组织的多项重大任务,与战友一道研练出新型战机打敌某型主战飞机和打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有效战法,是空军史上用超音速战斗机打下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第一人”。
孩提时代,王少华便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飞行员。198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预校,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航校毕业,他来到了南疆某歼击机团。一年后,同批毕业的飞行员到基地进行改装训练。他又从南疆来到了长江流域的某机场,改飞超音速飞机。
训练中他成绩优异,团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当教员。王少华回答说:“我想到战斗机部队,我要驾驶先进的飞机,将来升空作战!”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考核和筛选,王少华如愿以偿地分到了某新机团。在这里,他很快就脱颖而出,在该团的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当长机,第一个当教员,第一个当中队长。
“当飞行员,就要当最优秀的飞行员。”王少华忘不了一位老飞行员的嘱咐,他一直在努力掌握和摸透新型战机的技战术性能。
以往,新型战机执行远程飞行任务时,都要在中途起降一次补充燃料,进行检查维护。这是制约新型战机远程作战的“瓶颈”。
机会来了,小分队在西北执行任务。师长想利用这次机会试飞一下新型战机的实际最大航程,把任务给了王少华。
王少华翻出新型战机的资料,找到飞行高度与油量消耗对照表和曲线,确定了最省油的飞行高度。之后,分段计算了航路上顺风、侧风、逆风等各种情况下的消耗量,确立了一条最省油的航线。
飞机越飞越远,与起飞机场指挥员的联络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大声喊也听不到回音。往机外看去,下面是茫茫沙漠,没有一点绿色。王少华成了一只孤雁,寂寞、孤独向他袭来,他的意志、心理经受着考验。
中午12点30分,王少华在南方某地机场安全着陆了。这是中国空军战斗机一次飞行距离最远的航行,标志着新型战机实际飞行最大航程记录诞生了。战鹰的“腿”比过去至少伸长了700多公里,为新型战机的远程作战使用提供了新依据。
2000年,上级又把一个新“三打”的紧迫课题交给了航空兵某团——研练用新型战机打超低空飞行小目标的方法。团领导把任务交给了二大队,成立了研究攻关小组,由王少华主笔书写战法。
重任在肩,王少华日夜攻关。他晚上写战法,白天上天试飞,晚上再总结改写,白天再试飞。每套战法他都悉心研究,有的改写了10多次。
战法拿出来后,空军在西北大漠进行实弹打模拟靶弹。王少华和战友卢文庆、孟庆东等驾机飞赴西北。
2000年6月20日早晨,王少华和战友驾驶战鹰迎着初升的朝阳起飞。当一个超低空飞行小目标几乎贴着地平线诡秘地飞窜时,王少华准确占位,迅速截获目标,并请求攻击。接到攻击命令后,王少华一撸扳机,两枚导弹似两条飞舞的银蛇,尾追小目标而去。随着两声巨响,小目标当即凌空爆炸,折戟大漠。中国空军飞行员创造了一项奇迹——用战斗机凌空击落超低空飞行小目标。
2000年王少华被空军评为“科技练兵之星”,2001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主官”,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
2001年,他率领二大队飞行人员与兄弟部队联合创出的4套混编战法,被空军确定在航空兵部队推广普训。
今年,他和二大队飞行人员又创新了多套夜间战法。
为祖国翱翔,这就是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