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深水机器人,首次潜入波飞浪卷的黄海某海域,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应用试验。
当天下午,记者登上“北救122”号救生船。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工程师张庆顺介绍说,这台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深水机器人,集当今世界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装备有先进的液压动力设备,海底观测、照明、摄像、探测设备及压力、航向传感器等高技术设备,“头脑”发达,“手脚”灵活,“耳”聪“目”明。它能根据水下作业的实际需要,安装机械手、夹持器、液压剪、清洗刷、海水冲洗枪等救生作业“十八般兵器”,可在300米深海完成钢管、钢板和钢缆切割,以及水下目标探测打捞、输送食品和工具等大难度的水下救援作业。
说话间,机器人水下功能测试开始。重达750公斤的机器人被吊升至舰船外舷约3米处,稍做停留稳定后,被缓缓吊放入海水中。液压推进器旋即启动,机器人拖着缆绳向海底游弋而去,在海面上卷起一个个浅浅的旋涡。
不一会儿,机器人按预定计划到达距离海底5米的地方。舰艇控制台上,2名操纵人员全神贯注地观察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大屏幕上不断地变换出水下传来的各种信息数据和图像。
“传感器系统工作正常!”
“入水深度、油温、油压显示正常!”
“水下摄像机工作状态正常!”
……
试验人员大声报告着水下功能测试成功的消息。
张庆顺工程师说,功能测试只是给机器人“热热身”,好戏还在后头呢。果然,机器人机械手水下作业试验时,记者看到,机器人机械手因按仿生学原理制成,各关节伸缩自如,抓握有力,令人叹为观止。
控制台上各种指示灯开始闪烁,一个个无声的指令引导机器人再次潜向深海。安装在机器人身上的彩色声像声纳、水下照明灯、水下摄像头等探测设备全部开机,自动进行全方位搜索。15分钟后,通过大屏幕可以看见机器人搜索到了试验吊环,并灵活地用机械手抓起吊环的吊索,一次性完成了碰钩与吊环的对接。
“太棒了!”舰上官兵和科研人员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张庆顺工程师对记者说:“机器人完成的这个动作,类似于人在穿针引线,难度可想而知。”
此后,机器人操纵液压剪、海水冲洗枪等一样样“兵器”轮番上阵试验,全部动作都完成得规范、干脆、利落,十分成功。
最精彩的一幕当数机器人水下打捞试验。透过湛蓝的海水,只见机器人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极为灵活地做了一连串的俯仰和夹持动作。与此同时,试验人员把一枚模拟水雷从船尾沉入海底。机器人随即开始下潜探寻,仅用了不到5分钟,就搜索到目标,并快速靠近,好似螳螂捕蝉,迅速而又准确地用夹持器将模拟水雷牢牢地夹持住,然后自动上浮。
哗地一声水响,机器人夹持着“战利品”浮出海面,像一位凯旋的勇士。试验现场欢呼雀跃……
现场主持试验的海军司令部航保部门有关人士透露,随着我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人勇士已开始逐步加入人民海军防险救捞部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