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由物理系和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共同组成。基地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方向,大力进行了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设置的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大力加强了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一、硬件条件建设
为了改善物理系实验室的状况,支持理科基地建设,学校在新建成的科技楼中拨给了物理系110间房,同时,物理系对原有的年久失修的实验室作了大规模的装饰维修,使之成为合格的实验室。几年来,学校投入和基地自筹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共计504万元,其中用于基地硬件建设约330万元,用于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高达156.3万元,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师资队伍建设
基地关于师资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并使之年轻化。为此,我们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四年来基地共引进博士后12人,博士7人,硕士9人。现在,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已经大体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学科研两能的青年教学队伍正在成长。
三、基地本科教学
基地关于本科教学的一个特色是资深教授走上教学第一线,主讲或主持基础课教学,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目前,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已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主讲,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主讲或主持的占60%,实验教学也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主持,教辅队伍配备基本齐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我们把本科生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上。基地淘汰陈旧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建设适应新的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并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物理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基地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始于电子教案和课件的使用,之后发展到有较强人机互动功能的学件的使用。2002年基地教师承担了北京市社会科学“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课题,希望能将基地的教研成果向国内中学辐射。
四、人才培养质量
基地建立以后,总支和系行政加强了针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激发学生的进取心。1997-1999年,基地共有5人获宝钢优秀学生奖,4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四年中,基地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从23%上升到49.5%,学生素质受到招生单位的普遍好评。
五、推出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
为使北师大物理系真正成为培养拔尖人才的基地和名牌教师的摇篮,基地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4+X培养方案,即在四年级把学生分为“4+3”(综合性大学标准本科4年+物理学硕士3年)、“4+2(本科4年+教育硕士2年)和“4+0(师范专业标准)三种模式培养。未来从事科研和大学教学的学生按“4+3模式培养,未来作为中学教学骨干的学生按“4+2模式培养。
为探索综合理科(大理科)教育模式,我校于2001年起试办励耘实验班,第一届试验班由物理系管理和组织教学。实验班通过对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考核,选出30名学生组成。学生来源于文理兼收专业,组成试验班后前两年集中授课,以加强数理基础为主,两年后由学生自选专业继续学习。目前励耘班教学顺利进行,一些学生已显示出有深远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