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勘界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2002-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白英 我有话说

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68条、62392多公里的省界和6400多条、41.6万多公里的县界目前已全部勘定,成为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这结束了我国行政区域界线被动、无序、粗放管理的历史,使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我国行政区划有悠久历史,但行政区域界线有史以来从未明确法定过。行政区域界线不清,引发了大量边界争议问题。据了解,全面勘界之前的行政区域界线多是由习惯线、争议线和法定线组成的边界线,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仅占5%。由于界线不清,省际、县际经常发生争议。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仅发生在省界上的边界争议就有800多起,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0多个县级单位,争议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截至90年代中期,在省界上发生的边界争议已经突破千起。

20世纪80年代初,民政部提出了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设想。1989年,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宁夏、陕西等6条省级界线上开始试点。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正式将勘界列入计划,后又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写入国家的“九五”计划。

勘界伊始,国际上对中国的全面勘界不够了解,甚至产生误解。在国务院和地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艰苦努力,截至2001年底,我国省界、县界全部勘定,成为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全国省、县两级界线上的法定线已经核定,习惯线已经勘定,争议线已经解决。42个三省交会点和18个省界边界线起止点全部确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全面勘界工作快速推进,取得重大成绩。共勘定省级行政区域界线48958公里,占省级界线总数的78.5%,勘定县级行政区域界线415549公里,占县级界线总数的99.9%。全面勘界过程中,在省、县两级界线上共埋设署名国务院的标准界桩32000多颗,共形成有关双方人民政府签订的联合勘界协议书6500余份,文字累计1.3亿字,协议书附图23000余幅;所有的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都形成了一整套记录勘定过程及成果的完整文件、资料,全国共形成勘界档案2万余卷。

全面勘界的完成,解决了大批长期困扰各级政府,对当地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的边界争议历史问题。广西南丹县六寨村民与贵州独山县马尾镇在解决了旷日持久的历史争议后,写下了发自肺腑的对联:“百年争斗,一朝化解,功德无量;千山逶迤,两地平安,人民有缘”。

全面勘界的完成,划定了争议区内的行政区域界线,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存在“两线分离”的地方,明确了资源管理、使用范围。1999年10月,新疆、青海两省区边界地带群众发生资源纠纷,两省区政府根据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妥善解决了这一争议。全面勘界使一些因存在边界争议而无法有效利用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福建厦门市“黄厝—前埔”地,过去是一个垃圾场和荒芜地,由于界线不清,存在边界争议,谁也不敢在此投资。界线勘定后,投资环境改善,短短半年时间,这里就建成了一个与金门岛隔海相望的新兴休闲、旅游胜地。

国务院勘界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面勘界工作创造了第一次由中央政府组织全面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第一次由界线双方人民政府签订了联合勘定的行政协议书并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批复;第一次实地竖立了署名中央政府的省县两级标准界桩;第一次形成了一整套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成果档案的历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