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所认识的李公朴

2002-11-23 来源:光明日报 周巍峙 我有话说

我是在1932年冬,经过戈公振、邹韬奋先生的介绍,开始帮助李公朴先生工作的。

那时,李公朴刚从南京来到上海。在左翼文化的影响下,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创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和《申报》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设立了读书指导部,由地下党员艾思奇、柳是、夏征农等同志负责,在《申报》上开辟了一个“读书问答”栏,有计划地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那时,我帮李先生做收集有关资料,拟写章程等工作,后来正式当李先生的秘书。我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读书指导部和“读书问答”栏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创举。这不仅因为它通过解答读者的问题,引导大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从许多来信中可以看到由于“读书问答”栏抓住了青年追求真理、学习向上的要求,确实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有着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

这当然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他们在反革命文化围剿中,企图把“读书问答”栏连根斩掉。但是李公朴和艾思奇、柳是、夏征农等却从另一个角度对“读书问答”栏也感到不满足,因为它已远远不能满足当时抗日救亡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他们决定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由李公朴主编,艾思奇、柳是编辑,我也协助做了一些工作。《读书生活》从1934年11月创刊,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了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个刊物和《大众生活》等许多进步刊物一起,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前夕,李公朴因骑马摔伤了手臂,住进了医院,并仍在医院坚持工作。我常去陪他住院,协助他处理一些工作。我们谈起群众迫切需要革命歌曲,李先生鼓励我说:“我赞成你好好收集材料,编辑一本救亡歌曲集,让全国大众都怒吼起来,这对于推动救亡运动,该有多大意义啊!”在他和地下党员孙师毅同志的支持下,我大力收集所有反映现实、唤起民众、有抗日救亡意义的歌曲,编辑了《中国呼声集》,李先生代写了序言。1936年7月初版15000册,很快销售一空。10月,又再版增订本15000册,也一扫而光。这个歌曲集的出版,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不久就被禁止查抄。后又改为《民族呼声集》,仍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秘密发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先安内后攘外的妥协投降政策,国难日亟。5月,日本借口《新生周刊》发表的《闲话皇帝》一文“侮辱天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惩办《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国民党当局屈从于日本的压力,查封了《新生周刊》,逮捕了杜重远。李公朴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气得肝胆俱裂!那天,我见他脸色铁青,在书房里直转圈子,嘴里骂着“太卑鄙无耻了。”还说:“一定要抗议!”他和文化界的朋友们商量,决定在开庭时大闹法庭,公开进行抗议。7月9日,法院审理那天,我带着传单,与李公朴和张曼筠一起到了法庭,庭长怕闹事,谎称延期开庭,待李公朴等离开时,又临时宣布开庭。但李公朴早已料到这一着,临开庭时,又及时赶回法院。当法庭宣判杜重远违犯“敦睦邦交”罪,判处十四个月监禁不得保释时,杜重远大呼:“中国人不做亡国奴!”李公朴和我也带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立时,抗议的口号声响彻法庭内外!抗议的传单满天飞舞!镇压群众抗日运动的审判成了在法庭上的一次抗日集会,震动了整个上海!

1936年2月7日,日商大康纱厂工人梅世钧被日本监工毒打致死。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悼念梅世钧大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广大工人、学生、爱国同胞更是群情悲愤,准备抬棺游行抗议。李公朴得知这一消息为避免无谓牺牲,马上告知大康纱厂工人停止抬棺游行,并让我带去一百元钱,转交梅世钧家属,表示慰问。为此,李公朴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同时派两个人先后观察我的行动,如遭敌人伤害或被捕,以便回来报告。当我赶到大康纱厂时,纱厂已全部被日军严密封锁,厂里的工人只许出,不许进。在十分为难的情况下,我急中生智,找到一位刚出厂的老工人,并向他说明紧急情况,请他立即将信和钱转交梅世钧家属,圆满完成了任务。

1937年8月初,上海戏剧界正在南市蓬莱大戏院公演话剧《保卫卢沟桥》,忽然,李公朴出现在剧场里。他是刚从监狱里出来不久,特意来看望大家的。他当场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剧场里,群情鼎沸,掌声、歌声、口号声不断,出现了感人的高潮。

李公朴出狱后不久,就决定同柳是、桂涛声和我一起去华北前线做抗战宣传和动员、组织民众的工作。在太原,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意见,李公朴参加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任委员和宣传部长。同时,在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下,李公朴与桂涛声、柳是、我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彭雪枫一起商量,决定以救国会的名义创立“全民通讯社”,由李公朴担任社长,日常工作由八路军办事处领导。1937年底和1938年4月,在山西临汾和陕西西安先后见到李先生,他仍是那么风尘仆仆,为抗战教育及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四处奔波,一直到1939年李先生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晋察冀时,他还专门找到西战团的驻地来看我,我们才又见了面。但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