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处境艰难

人均购书七分钱 经费出现负增长
2002-12-07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柳路 我有话说

本报讯近日,贵州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全省90个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舍条件、购书经费、人员构成、业务构成等40个项目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经费短缺成为妨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羁绊;人员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使整个行业发展处于下降趋势;人均购书经费少,群众人均占有图书率随之下滑。

按照文化部对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要求,地(市)级图书馆目标应在10000平方米以上,不得低于2000平方米,县(区)级馆目标应在3000平方米以上,不得低于800平方米。而在贵州9个地、州、市中,只有贵阳市超过了这一标准,毕节地区接近这一标准,其他6个地、州、市全部在最低标准上下徘徊,还有一个地区根本没有馆舍;县(区)级图书馆的馆舍问题更为突出,达到文化部目标要求的,仅有镇宁县宋庆龄基金会少儿馆和正在建设中的桐梓县图书馆,仅占全省同级馆的2.3%。

据有关专家介绍,经费短缺是制约该省公共图书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九五”期间,贵州省GDP平均年增长率为8.7%,但全省公共图书馆,无论是总经费,还是购书经费反而出现负增长。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县(区)图书馆就有57个,这些馆每年除了能够订些报刊外,已无力再购买图书;另外,还有13个馆已连续多年没有一分钱购书经费,长年未购进一本书的馆高达39个,这些馆正常业务已很难开展,基本上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另一组数字表明,目前全国的人均购书经费为0.23元,而该省2000年人均购书经费仅为7分钱,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述状况,不仅极大地制约了该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藏书数量和质量下降,文献资源建设受阻、图书馆设施陈旧,管理手段落后、人均拥有图书量减少等等。

据了解,为了摆脱经费严重短缺的困扰,贵州省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县(区)级馆都在尝试各种的“创收”办法。普遍的做法是将部分馆舍出租,搞所谓“以馆养馆”。不可否认,靠出租馆舍换取的租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的严重短缺,部分弥补了购书、办公经费的严重不足,或改善了职工福利,起到了稳定职工队伍,维持基本运转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创收”是以削减服务内容、牺牲读者利益为代价的,更有甚者,餐饮、娱乐项目甚至赌博场所堂而皇之地落户图书馆。

有关专家学者建议,要想在短时期内转变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图书馆立法工作迫在眉睫。贵州省曾于1985年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县级图书馆工作条例》,在当时曾产生过相当积极的影响和效果。但《条例》颁布至今已经近20年,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和修改,使其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级图书馆应积极努力,力争使地方人民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确保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省文化主管部门需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三、摈弃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加快改革步伐,促进事业发展。省有关部门应加快图书馆的改革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拟定出台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等内容的改革方案,并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进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改革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图书馆责权不分、功能不全的弊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