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我国从今年起正式启动大规模“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并计划在5年内初见成效。
在8日开幕的“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和研究传统与民间表演艺术的世界性主要机构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介绍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抢救这些文化精粹,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并取得不少成果。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音像资料收藏,以其丰富性和民族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我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规模宏大的“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启动后,正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标准,着手制定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鉴定和评价体系,制定“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登记认证体系”等。
王文章说,他们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准备用5年时间,组织各学科专家和国内外学者参加,与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协作,分阶段在全国开展全面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普查,编撰出版《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图典》,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构造及传承关系研究》、《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未来文化走向研究》等3套丛书的编辑;开展《中国宗教艺术遗产集成》等4部集成的编撰和《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考察报告》的编撰,并尽快建立“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资料馆”和《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总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