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工的发展动力何在

2002-12-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丙驹 王代言 我有话说


在四川工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罗中先教授的办公室里,这位儒雅的学者告诉笔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素质的双翼,也是川工建设的基石和起点。他说川工目前已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20多个研究所,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获国家和省部级奖30余项。问起川工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按照罗院长的话说,川工“超越自身,还是得益于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调整为主线。罗院长说,面对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川工本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主动面向21世纪经济建设主战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引进人才,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国内或省内一流学科”的宗旨,积极主动调整办学层次结构、师资结构、资源配置及管理体制结构,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就业前景看好,连续两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在90%以上。

二是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罗院长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是川工永恒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抓质量,创特色,建品牌”已成为川工一切工作的核心,人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在办学模式、学科专业水平、人才培养、管理诸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川工已连续四届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开放办学是现代化大学的重要内涵,是强校之路,也是川工解决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招生迅速从成渝两地拓展到全国19个省市,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可喜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川工还增强了办学的国际意识。对内打破了自我封闭和学科壁垒,重视对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外大力提高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水平,以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的层次和范围,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拓展办学空间。2002年4月8日,学校与美国4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川工已成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成员单位,学生可以不参加雅思和托福考试实现四年读出中美两国文凭的愿望。目前,川工一批大学生通过了资格审定,正踌躇满志,即将赴美留学。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果压枝头”,罗院长深有感触地说,42年来,川工已由单一的工科发展到拥有工、理、管、经、文五大门类37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0余人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建立了“电动车辆工程学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西南培训中心”等9个产学研结合体。近年来,川工教师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达20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0余篇,部分论文进入四大检索系统。川工已逐渐显示出强者之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