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海无涯

2002-12-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惊悉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突然于昨日——12月11日驾鹤西去,我不由呆住了。两月前,我还与他相约羊年春节前后再去做一次人物专访;11月27日,还看见他在文化部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谈笑风生,没想到……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采访袁世海先生。

第一次与袁世海先生面对面,是1997年2月21日。我聆听了他的发言:“虽然我们这代人已经不能在舞台上表演了,但还可以将自己在艺术上的优长及点滴体会传授给年轻人。只要能用得上,我们不会惜命。”他一直在履行这个诺言。1998年秋,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排练厅,我见到了正在给学生排《群英会》的袁老。他不仅对弟子杨赤要求很严,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细细抠过,而且悉心指点其他行当,全然不顾已是83岁的高龄。他除了坚持亲自传授技艺外,还在各种场合为京剧呼吁:“振兴京剧,光嚷嚷可不行,要实实在在做些事情。”他躬践排场,粉墨表演,率先进行了“今人今声”的音配像工作。

1998年10月,袁世海作为年龄最大的演员,参加了“金秋京剧电视演唱会”。10月7日晚,我又一次登门拜访。提到演唱会,他谦虚地说:“岁数大了,只不过尽力而为罢了。”“人们看着我一个83岁的老人儿还在台上卖力气,多少能鼓鼓士气,振振精神吧。”言罢,他朗声大笑。袁老是一位十分健谈的人,遇上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那天晚上,我们聊了近4个小时。提及他送给我题词“艺海无涯”,袁老语重心长道:“艺无止境,这是一个演员的核心思想,应该伴随他一生。”这也是他几十年来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

架子花脸在传统京剧中是不能单挑大梁的,必须有生行或旦行与之同做主角。袁老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1953年,他以一出《黑旋风李逵》确立了“架子花”独自担纲的地位。此后,又改编创作了《九江口》、《李逵探母》、《西门豹》等戏,使以“架子花”为主角的剧目逐渐丰富成熟起来。

已近耄耋之年的袁世海,仍未停止对艺术的追求。他素有“活曹操”的美誉,为了能为后人留下一点音像资料和实践经验,不顾年迈,拉上女儿和儿子把程长庚先生的《赤壁鏖兵》中的曹操戏加以整理改编,形成了一出以曹操为主要人物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大戏,即“曹操专辑”,并亲自登台。由架子花脸主演这么长时间的戏,在京剧发展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对此袁老却反复强调:“这是我的福气,赶上了好时代啊!”他说:“前人没做不等于他们不能做,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的能力不如前人强,但因为有当今时代做坚实的后盾,就做成了。我说的幸福就在这儿呀。”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1998年10月7日,袁世海先生诙谐地说:“只要还活着,就总是逗号,直到进了‘八宝山’,才能画句号。”这可谓是这位老京剧艺术家的真实写照。(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