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1923年生于江苏,1946年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1987年被波兰科学院选为外国院士、2001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荣誉博士。
记者: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7—8%的增长速度区间运行。大家非常关心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还有多大?
刘国光:这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对拉动国内需求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内需不足的问题还在困扰着我们。外需增长也受到国际局势和市场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求不足的市场约束,使我国潜在的增长能力难以发挥出来,使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有人估计,我国现时潜在增长率应在9%上下,有的估计,在8—10%之间。
记者:从目前情况看,潜在经济增长率没有得到发挥的具体表现何在?
刘国光:现实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证据,是我国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都有较大的余力没有发挥。人力方面,大量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就业压力增大。物力方面,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社会库存增加。资金方面更是供大于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超过8万亿元,金融机构的存贷差由1998年的9174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31302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50.5%,大大高于同期存款增长的速度,银行信贷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量的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由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持续难解,物价呈现出长期性回落的趋势。
记者:如何才能发挥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
刘国光:目前我国未能充分利用的社会资源潜力中,最为醒目的是劳动力资源。与资金资源、物质生产力资源相比,后两者受短期和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则是我国一重大资源优势,它不仅会对短期增长起作用,而且是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使我们面临大量人口的就业压力,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以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潜在优势。
同时,我国目前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依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问题。为应对此种问题,除在结构、体制方面采取措施,消除长期性障碍以外,还得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治理。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一般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实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二是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三是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相当,现实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差距不大,无明显通胀与通缩趋势的迹象时,就应采取中性的政策。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处于第二种情况。现期我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回升,但与潜在增长率仍有距离,通货紧趋势是低度的,且有减缓迹象。在此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宜。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加快,经过努力,继续扩大内需,把未充分利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动员起来,现阶段潜在的增长速度是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