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斗先生这是怎么了,今天这篇不足1500字的论坛文章居然提出了几十项需要发展的科技,还说中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发的科学技术主要凭实践经验的总结,缺少理论基础”。好像在他的眼里,中国水利科技还是非常薄弱。
我相信,光斗先生所指水利科技之薄弱,应当是针对真正的水利科技范畴。至于1998年长江洪水中暴露出来的那些连基本的科技意识都没有,受到中央领导严厉痛责和包括光斗先生在内的广大民众痛恨的“豆腐渣”水利工程,应当在另外的论坛里讨论。
作为当今中国水利科技的大师,光斗先生所体会到的水利科技的局限性,很难为水利专业以外和在水利科技上造诣不深的人们所完全理解。不过,外行也可以通过事实看出问题。回顾近年来中国几次洪涝灾害所造成巨大损失,再对比中国各地在江河水利工程上的巨大投入,我们多少能够体会,没有完善而先进的科技,没有虔诚严谨地对水利科技的依靠,再大的投入也不能保证我们战胜灾害,什么样的投入也不能像科学技术那样保佑我们化害为利。因为当洪涝灾害想威胁我们的时候,它并不管我们已经投入了多少,而是只看我们修筑的水利工程是否足以和它抗衡。这个纯粹而严肃的科技命题,是西门豹时代那些指望通过给“河神”送礼而解除洪涝的巫婆神汉理解不了的。
1984年,当笔者作为学生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前读一篇题为“未来的科技是在天空还是在海洋”的英文文章时,一位老者走到笔者身边用英文问:“你对文章题目的答案是什么?”笔者凭想象回答:“可能会在天上。”老者说:“不对,是在海洋和河流中。”后来,笔者在全校大会上发现这位老者坐在主席台上,他面前的名牌是:副校长张光斗。
笔者至今还不完全明白为什么未来的科技是在海洋和河流中,但结合这次谈话我却能够较多地读懂光斗先生为什么如此“低估”中国水利科技——要让人们群众面对潜在的洪涝灾害产生安全感,要探索清楚蕴含在水流中的科学与技术命题,中国水利科技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