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节能产业 大有可为

2002-12-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节能增效空间巨大

近日,上海即将启动100万平方米节能住宅。据介绍,在一间穿上外保温“新衣”、建筑面积16平方米的节能样板房内,开上一天一夜空调,可以比传统住宅节电5度左右,保温效果大幅提高。

据了解,目前上海全市年总能耗在5000万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建筑能耗约为120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市总能耗的四分之一,近几年还有上升趋势。上海目前已在博爱家园、建德坊等试点工程中为新住宅穿上“新衣”,东方城市花园等上海首批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和一些办公楼项目也已启用节能墙材和新技术。据介绍,通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建筑节能成为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将这种节能方式推广,我国将有多大的节能潜力?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效率中心主任戴彦德说,目前我国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是国外的3倍。如果说过去20年的节能潜力是在工业领域,那么今后20年的节能潜力将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通过考察建筑、工业、交通等主要领域,我们发现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合理的节能潜力每年将达到2.5亿吨标准煤,按每吨400元计算,节能的市场潜力可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节能的市场潜力主要分布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的工业部门。

节能产业如何“双赢”

节能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节能企业和用户难以按传统的模式实现“双赢”。

过去,我国是通过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各级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节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机制运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面向市场的转变,节能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节能投资的市场障碍。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和转变。

戴彦德说,发达国家的节能投资机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据了解,目前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能源服务公司均采取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运作。这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节能公司通过与企业签订能源服务合同来为企业实施节能项目,为其提供能源项目融资、原材料采购、施工等一条龙服务。在合同期,服务公司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在合同结束后,设备的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归企业所有。

1996年,北京、辽宁、山东各有一家这样的示范性节能公司成立。运营5年中,三家公司共实施了208个节能技改项目,资产总额从原注册资金7440万元,增长到2001年末的3.15亿元人民币,5年增加了3.2倍。戴彦德说:“我国已有的节能机构和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并从中获得盈利和发展。通过这一模式的运作可以克服我国目前面临的节能障碍,从而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

节能产业有待加速

按照我国的发展目标,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将控制在15亿左右。按目前的能源效率水平,届时,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这一需求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量的6倍!节能的成效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而节能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节能的成效。

对发展节能产业,国家给予了大量技术援助。1998年以来,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开发了大量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节能信息,免费提供给各类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并指导了大批节能项目。如北京双安商场进行了“大型商场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节约电费28.9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380万吨,既改善了购物环境,又减少了空调开机、检修等多项费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厂在实施“过程能量优化改造工程”以后,节能5638吨标准油,平均每年节约资金1014.84万元。这些项目都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节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成熟的节能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节能市场机制的形成、制度保障的健全和节能技术的改进,节能产业将呈加速发展趋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