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是不法商人急功近利的产物,是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心头之患,同时也是监督管理不力的漏洞所在。为了杜绝“豆腐渣”工程,交付给社会“放心房”,保证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场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战斗在神州大地展开。
从2001年4月到2002年10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查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工程项目24168个,占在建项目的8.1%;查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16760家,已依法对5876家企业给予了责令改正、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初战告捷,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个规范、开放、透明的建筑市场正在形成。
有规矩才有方圆。前几年,各项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工程建设市场红红火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各项管理规定却还是计划经济中的老规矩,很难跟上飞速发展的建筑市场。因此,不法建筑商有空子可寻、有漏洞可钻,黑箱招标、偷工减料也就层出不穷。
整顿建筑市场的关键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市场规范运作体系。199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标志着我国建筑市场管理开始走向法治的轨道。此后,国家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也颁发或会同有关部门颁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一批部门规章。目前,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和政策支持。
建筑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建筑的质量和市场的优劣。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制度,调控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对市场主体进行控制,从而解决因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问题。为此,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对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施工总承包类企业所占比重由过去的80%下降到51.3%,专业承包类企业则由过去的20%上升到47.2%,劳务企业从无到有,使全国的建筑业企业结构开始趋于合理。
招投标不规范,要么采用施工资质不够的企业,要么施工企业投标交易成本过高,想方设法降低施工成本。这是工程质量事故的源头之一,并且从中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严格规范招投标行为,是切实整顿建筑市场的重要环节。
天津市从源头改变建筑工程交易“有市无场”的状况,形成“三场一统”:即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主要建筑材料等三个市场统一在一起,建立天津市工程建设交易服务中心,进行规范管理。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大大提高了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增强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对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依法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等,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已有325个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依法应招标、公开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招标率及公开招标率均达90%以上,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得到一定遏制。
据监察部门统计,1995年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法案件有4700多件,2000年为2197件,2001年下降为1423件。这表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