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富汗文物保护喜与忧

文化长廊
2003-01-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强 我有话说

阿富汗自古为不同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散落的文物瑰宝不计其数。但由于连年战乱,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现象愈演愈烈。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以来,对文物保护问题甚为重视,一方面严厉打击走私行为,另一方面呼吁国人主动上缴散落民间的文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2年12月初,阿富汗过渡政府新闻和文化部专门成立了“历史遗产保护委员会”,由前国王查希尔之子米尔韦斯·查希尔出任主席。在委员会之下,设有一个独立委员会,专司加强全国历史文物保护措施之责。这是阿富汗首次成立这样的文物保护机构,对阿富汗文物现状充满担忧的考古和历史学家相信,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盗窃和破坏文物的现象。

在政府的号召下,有爱国之心的民众纷纷将私藏多年的文物上缴,使国家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稀有展品。2002年9月,阿富汗文物部门分别从巴米扬省和卢格尔省获得了一件古代佛教建筑的中楣和六尊佛像,考古学家鉴定后认为这些文物为16至18世纪前的珍品,对研究当时鼎盛的佛教文化极有意义。

中央及地方政府也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犯罪行为。2002年,卢格尔省警方根据线索,紧密追踪,从文物贩子手中追缴回三尊佛教头像。警方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追查该省其他被盗掘的文物。广大民众也参与到政府打击文物走私的行动中,积极主动为警方提供线索。

尽管如此,阿富汗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现象依然猖獗,盗掘行为不再是小团伙所为,而是由大批武装者明目张胆进行。2002年内,阿富汗10多个省发生了多起武装盗掘事件,仅在卢格尔省,就有127尊佛像被盗掘。文物部门官员认为,地方军阀和政界要人卷入了这些事件,一些看守者还制造了监守自盗事件。但地方军阀对此指责进行了反驳,称他们同政府一样致力于文物保护行动,并准备成立特别力量保护各处文物古迹。争执之外,文物古迹之地的居民,依然时常目睹文物盗掘行为的发生,他们除了哀叹无能为力外别无办法,因为盗掘者都是全副武装的人员。(本报伊斯兰堡1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