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时俱进谱写双拥新篇章

2003-01-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胡训军、杨小刚、谭昌训 我有话说

1990年6月,江泽民主席亲临珠海视察,听取了珠海军民双拥共建的事迹后,欣然题词:“军民团结,保卫南疆!”

潮涨潮落10多年间,珠海市已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珠海军民时刻牢记江主席的嘱托,与时俱进,创造了双拥工作的新辉煌,成为全国双拥的一面旗帜。

从强化“官念”到深入“民意”

在珠海市,各级新任领导上岗前上的第一课就是接受双拥工作培训。谈及这件事,市委书记方旋深有感触地说:“各级党政领导,只有树立强烈的双拥‘官念’,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把双拥共建工作看成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维护和巩固政权的大事,才是真正合格的党政干部。”为此,市委、市府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应该成为拥军的先锋和模范。

近年来,珠海市相继举办了“国防在我心中”、新《兵役法》、“庆国庆,迎回归”、《国防教育法》有奖知识问答和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开展了“军人好妻子、好母亲”、“优秀军转干部”、“十佳退伍转业军人”评选活动和“爱心献功臣行动”。他们先后建成国防教育基地8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点96处,少年军校28所,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军民、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和接受教育,使全民国防教育实现了“六进六入”的目标,即:进机关入科室、进学校入课堂、进农村入农户、进社区入家庭、进工厂入车间、进渔村入渔船。

双拥观念,就这样深入党心民心。

各级政府解决驻军问题,一律特事特办,毫不含糊。当他们看到驻珠军警部队基层连队官兵仍居住在低矮潮湿的石头房里时,市委、市政府在特区建设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毅然拨款1亿7千多万元。经过3年奋战,驻珠军警部队所有基层连队,全部住进了训练设施配套的公寓式新营区。

从“生活优抚”到“科技拥军”

珠海市根据当今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把科技拥军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列入新世纪科技兴市总体规划。凡驻军的重大技术难题,由市科技局、科协组织专门技术小组帮助解决。

珠海市充分发挥特区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资源优势,帮助驻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2000年5月,珠海市教育局与驻澳门部队、珠海警备区、武警指挥部协商决定,在3年内帮助军警部队军官完成本科以上文化学习,战士完成高中以上文化补习。去年,他们得知海军“珠海舰”进行装备更新,立即从财政拨款10万元,作为教学启动资金,支持“珠海舰”官兵进行学历教育。目前,“珠海舰”官兵全部参加了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仅3年来,珠海驻军战士在职教育达到100%,先后有1500多名官兵经地方培训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了新鲜血液。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拥军体系,他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科技练兵和学历教育激励机制,颁发了《驻珠军警部队官兵文化补习奖励实施办法》,鼓励军警官兵学文化、学科技,对驻珠军警部队考取大学本科和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并获取毕业证的官兵,分别给予1000元补贴和报销50%的学杂费。对在科技练兵中取得好成绩的官兵,他们也给予奖励。

几年间,珠海市各单位先后向驻珠军警部队赠送电脑300多台,免费举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43个,培训官兵2000多人次,赠送科技书籍1万多册,举办高科技知识讲座上百场次。

从“双拥”到“双赢”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一直是珠海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证,驻军官兵一直是珠海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顶梁柱。

近年来,驻珠军警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几年来,驻军先后派出官兵44390人次,车船1680台次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新建的拱北口岸联检大楼、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珠澳莲花大桥等几十项重点工程,无不凝结着驻珠军警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为资助驻地特困家庭孩子读书,珠海警备区建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去年上半年,警备区共筹集9.6万余元资金资助了93名贫困学生,使他们能够重返校园。驻澳门部队发动官兵捐款9万元,资助了金湾区100户特困家庭学生入学。

广大官兵视驻地如故乡,为特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珠海市双拥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南海前哨钢八连和横琴镇政府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双拥事业的深入发展,带给了珠海市良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到珠海投资兴业,珠海市成为珠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并被联合国授予“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