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坚持教育创新”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主动调适既有的工作坐标与方略,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积极构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态势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坚持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将“两课”作为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载体来建设,总结借鉴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经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作为“两课”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并以此为新的契机和新的动力,全面提升“两课”建设水平,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坚持“两个课堂”并举,将“两课”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构筑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的教育格局。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教育的远大目标逐步落实的中间环节和实际步骤,将思想教育与规范养成结合起来,坚持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文明做起、从学会做人做起,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贯通起来、融合起来,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和支撑,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间,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寻求思想政治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培育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主动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明确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所应承担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感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育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将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确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增强法制意识和诚信观念,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具备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育民族精神和全球意识,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拥抱和接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培育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优化心理素质,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经受曲折考验的能力,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广知识、强素质、增才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以人为本和一切服务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在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统一的基础上,凸显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加自觉、主动地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转变教育管理工作的传统角色认知,确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教育管理重心向学生主体的转移,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转变学校教育管理的传统理念,切实提高对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学校干部、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形成广泛共识,在加快改革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和完善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落实相关措施,并实施有效的监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价值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在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落实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灌注和融入其中,努力建设体现先进文化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营造校园氛围,加强广播、电视、校报、学报和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和文体设施建设,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努力形成催人奋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铸造学府精神,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学校特点,突出历史积淀和时代精神,深入进行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教育,着力培育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趣味性中提升品位,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神”统摄校园文化活动之“形”,积极开展高品位、高层次,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校园学术和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优化素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研究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拓展新视野,探索新思路,研究新规律,作出新概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及时总结学校在新的实践中形成的新鲜经验,善于以制度化的形式将之固定下来,并坚持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推进这方面的建设。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将这支队伍不仅视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而且视为学校教学和学术骨干的重要来源,强化政策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素质精良、动态稳定,专业化、学者化的专职队伍,同时,根据大众化教育的实际,建设一支开放式的兼职队伍。将制度建设作为最根本的建设来抓,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一系列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的制度规章,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