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周口1月8日电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的五一大道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人们顶着寒风夹道欢迎200位披红戴花的特殊模范人物,他们是周口市委市政府层层选出的百名孝顺儿子和百名孝顺媳妇,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3岁。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钦称他们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盏灯”。
周口市始于去年3月的“百名孝顺儿子和百名孝顺媳妇”评选活动,是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项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不久,周口市郸城县丁寨村的群众不出家门很快看到了三场戏:78岁的夏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已成了家,本该幸福的晚年却并不如意,老大家不让进门,老二家闻声闭门。几年前,无奈的老汉只好在村东头搭起了草棚独自过日子。村里人私下议论:夏家这俩儿子咋恁像《墙头记》戏里的大怪、二怪呢?5月份,村里敲锣打鼓放鞭炮上门表扬评选出来的孝顺儿子孝顺媳妇,披红戴花送匾额,这情景让夏老汉的俩儿媳妇越看越心焦。于是有了第二场戏《负荆请罪》,老大家趁着天黑到村东头草棚里向老父亲赔罪,接老人回了家,后赶到的老二家两口子见人去棚空,到老大家给老父亲赔罪,想请老人到自己家住,这第三场戏《抢爹记》,还惊动了村干部,乡亲们却乐开了怀。
争做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得到了实惠。商水县练集镇给他们颁发了《农户信用贷款证》,在5000元以下贷款时,享有无须担保抵押的信誉“特权”,位集镇将40名孝顺儿子孝顺媳妇送到农业广播大学免费学习实用技术,鹿邑县把评选出来的孝顺儿子孝顺媳妇送到市海燕技校免费技术培训,项城市让孝顺儿子孝顺媳妇的子女免费入学。市委副书记房延修介绍说,去年以来,全市有3800个不孝敬父母、不赡养老人的儿子转化为孝顺儿子,4594人转化为孝顺媳妇,5833个儿子(媳)主动为父母兑钱兑粮,3137名住低矮旧危房的老人被儿子、儿媳接回家,文明新风正在豫东大地日益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