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希望工程”在延伸

2003-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结缘:“美澳”与“希望”比翼腾飞

提倡“有爱才有教育”的年轻学者刘强在思索:“创办一个高中‘宏志班’,给贫困生一个希望。”他四处奔走,走访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困难学生家庭。2002年5月,他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与此同时,山东省青少年基金会也在探寻:希望工程的实施重点转移后,如何扶持优秀希望工程受助生继续学业?

二者的想法不谋而合,不久,位于临沂市的山东美澳国际学校与省青基会达成协议,每年投资150万元,自当年秋天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招收首届“希望之星班”。每年由省青基会向美澳国际学校推荐输送家庭贫困且成绩优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36名,在美澳国际学校就读高中直至毕业,由学校承担一切费用,并提供与收费生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

2002年8月31日,山东省第一个“希望之星班”隆重开学,36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希望工程受助生走进了山东美澳国际学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创新:桥与虹交织绚丽风景

走进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美澳国际学校,引人注目的是命名为“桥·虹”的学校标志:以“桥”连通现实与未来,以“虹”点染知识与人生。

第一次走进收费昂贵的民办学校,面对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和优越的教学条件,“希望之星班”的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他们幸福、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在“美澳”。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校长刘强,学识渊博。刘强为这所投资近2亿元、占地近600亩的学校确立了这样的定位:大规模,现代化,国际化,高水平。在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履行人师天职、扮演朋友角色、体现父母亲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加倍呵护。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国际互联网,老师在这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变得多姿多彩、形象直观。学生可以与外籍老师直接交谈,在享受异域风情的同时学到知识。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

辐射:春雨滋润花烂漫

担任美澳国际学校执行校长的李金海,原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是“宏志班”的缔造者。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六个特别”为标志的“宏志精神”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尤其可贵的是,李金海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出发提倡的“宏志精神”已成为美澳“希望之星班”丰厚的精神基础。

有位经商的学生家长说,在市场经济的氛围里,这种讲诚信、讲互助的风气应大力弘扬。在此影响下,沂蒙山出现了捐资助学的热潮,有的企业家拿出百万元资助贫困生。

“希望之星班”的学生们身着一色的校服,在人群中很难辨认。当接近他们的时候,却感受到撞击心扉的力量:对新生活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刻苦学习的坚韧。一位“希望之星”在日记中写道:少休息一小时,不会损伤一个脑细胞;多学一小时,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美澳的其他学子们与“希望之星班”的学生共同生活与学习,他们之间相互融合,在观念、行为方式、学习态度上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他们懂得用功了,课桌上多了习题集;他们懂得节约了,餐桌上不再有剩饭;他们会理解别人了,在老师的讲桌上放上一杯热水;他们懂得体贴了,天冷时给父母打去问候电话。这一切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家长,他们纷纷感叹“孩子大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