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3年度车型”评选,上海大众POLO脱颖而出。
历时数月,由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评选的汽车族Motor Trend“中国2003年度车型”评选日前全部结束,在14款参评的国产新车型中,上海大众POLO脱颖而出,最终赢得大奖。
中国有句俗语:“一分钱,一分货”,年度车型的评选一方面会综合考虑消费者的每一分钱是否花得到位,也会对高技术的结晶予以鼓励,因此,采用科学的评选机制并真正站在市场角度的评选结论是会令人信服的。而POLO的胜出也正预示着家庭轿车市场的“新主张”。
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的中国轿车消费市场调查发现,“三厢”早已不再是中国消费者眼中理想轿车的必备属性,中国消费者对轿车外形喜好的多样性,已成为中国轿车细分市场的重要指标。盖洛普199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潜在的轿车消费者倾向于“两厢”轿车的比例为37.2%,而且这个比例在中国南北地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产品。忽如一夜春风来,二厢车在中国开始“出头”:2001年11月20日,赛欧S-RV休闲轿车正式下线:2002年1月28日,派力奥上市;4月8日,POLO现身;而2002年12月的“威姿(Vizi)”下线,更是将2002年二厢车的风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厢车“翻身”理所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的快速发展。当年两厢车不被看好,关键在于那时还谈不上真正的私车消费。买车,都是公家出钱,为办公事而用,既然如此,当然是越大越舒服,越大越有派头。至于车大耗油多,没必要关心;那时车少,停车也不是问题,车体庞大显不出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而现在消费者的构成已有了很大变化,私车消费量占了半壁江山,自家买车,当然要显出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于是三口之家、时尚青年、都市女孩,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两厢车。
在汽车专家眼中,两厢车也确实有其优点。清华大学汽车实验室主任林建曾撰文指出,没有“尾巴”也许更好。据他分析,两厢车前部为发动机舱,乘客与后行李厢融为一体,这种汽车的外型呈楔型,车身前部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向高翘起,高速行驶时借助高速气流附着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行驶的操纵稳定性。从车主的利益来讲,两厢车均设有宽大的举升式后门和活动式后座,这为其扩展多种用途提供了良好条件,折起后座椅,就可以比三厢车多了一个后货仓。
放眼国际市场,两厢车发展的趋势更是鲜明。从一百多年前诞生到现在,汽车的外型经历了从马车型、厢型、甲壳虫型到以船型(三厢式)和楔型(两厢车)为主的现代小客车的过程。在当前世界能源危机加剧、燃油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两厢车因为造型小、重量轻、相对耗油少更加受到青睐。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道路上,体积小的两厢车灵活方便,道路占用率也少。自2001年出现燃油价格上涨以来,各国政府都提倡节能和环保车型,采取开征环保税等措施限制高油耗汽车的消费,使得两厢车、紧凑型车进一步受宠。正因如此,世界各大汽车厂商也都在两厢车上大做文章,将最新的安全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环保手段应用于两厢车,力图改变两厢车在人们心目中的配置和性能稍逊的形象。2002年法兰克福和东京车展上展出的新产品和概念车,出现了诸多使人眼前一亮的两厢车。
如今,两厢车在国内市场开始摆脱从属地位、与三厢车各占一方天地,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近40%的“两厢”轿车潜在的市场,没有任何一家生产商可以忽视,2003年,还会有更多风格各异的两厢车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