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先进文化的建设与文艺评论的创新

2003-01-15 来源:光明日报 曾镇南 我有话说

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整个思想文化工作,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最近一再指示和强调的。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工作者,我想就自己工作的领域怎样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谈一点学习体会。这里着重谈谈先进文化的建设与文艺评论的创新问题。

鲁迅有一句经常被人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即:“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但紧接着这句名言之后,还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却常被人忽略:“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这个妙喻是不能轻视的。实际上,鲁迅的名言,重在揭示文艺与国民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对这一辩证关系的深入思索,则使我想到了文艺评论在国民精神也即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所起的特殊的纽带作用。“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讲的是文艺是一种源于社会生活的特殊的社会精神现象,是民族生活和情感、情绪的反映。而作为“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的文艺,并不能自发地成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而是有赖于包括最广义的文艺评论(广大读者群、观众群的取舍选择)在内的专门的文艺评论的推介、衡鉴、阐扬的。正如出自芝麻的麻油可以使芝麻更油,但必须有人用它“以浸芝麻”一样,科学的文艺评论,做的是灌溉佳花、剪除恶草的工作,负有筛选文艺精品,阐扬佳品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美质,提高民族大众的审美水准,守望民族文艺宝库并不断丰富其库藏的艺术使命。它收集“火光”,加以煽扬,使之成为引导前途的“灯火”,其意义和作用,是远远超出于文艺的领域之外的。

只有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待、观察文艺评论,才能深刻认识文艺评论作为一门科学的立门之基,才能窥见文艺评论作为参与建构、弘扬、培养民族精神的工作门径。文艺评论学科最重要的基石,即文艺评论的思想艺术标准,文艺评论的精神尺度美学尺度问题,也只有放到活泼泼的民族精神长河的运行、拓深中去研究,才能获得鲜活的时代内容和深厚的民族传统的支撑。这样,文艺评论的创新,也才会有一个坚实的理论立脚地和出发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艺评论当然也要体现这一与时俱进的精神。首先,文艺评论的创新,要体现时代性,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开路。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科学的文艺评论的创新和发展,要以文化建设的这一总的主旨为指导。先进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也即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因为这是分析文化、文艺现象最明快直捷的哲学,是坚实而有力的文艺评论的理论立脚地。鲁迅曾经指出,中国的文艺评论的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文艺评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忍辛苦的学习。他指出:“要豁然贯通,是仍须致力于社会科学这大源泉的,因为千万言的论文,总不外乎深通学说,而且明白了全世界历来的艺术史之后,应环境之情势,回环曲折地演出来的支流”(引者按: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学说”,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隐蔽的说法)。这一老的忠告,我以为今天更有着重要的新意。

在先进文化这一概念中,还蕴含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切先进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理念,其中包括大量外来的现代人文思想的精华。毛泽东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邓小平也指出过:“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他还说:“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在这方面,有一个我们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思想资源库,我们应以更开放更自主独立的心态去打开它,汲取其中可资利用的精华,使我们的文艺评论有更新的面目神情,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培育有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们所讲的先进文化的成分中,还有我们固有的文化血脉和独特的民族形式,这也是文艺评论的创新所不能轻忽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艺中人民性、民主性的精华和我们党领导现代革命文化、文艺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的思想传统和革命的、健旺的精神,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繁荣优秀文艺所必须特别注重、依仗的。这里蕴含着一个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攸关文化建设、文艺发展的命脉、灵魂。而文化、文艺所特有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问题,也是从这一固有的血脉中流衍派生出来的。毛泽东曾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从这个问题也就引申出文艺评论的艺术标准问题。这里有大量专门的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也是文艺评论的创新必须面对的。

最后,文艺评论的创新,要致力于增强先进文化、优秀文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对文化建设创新的一个总的要求,也为文艺评论创新指出了新的实践方向。文艺评论作为文化观念、文学观念最敏感最自觉的表现形式,自然负有倡扬优美健康的文艺风气、阻遏病态浊丑的文艺颓风的社会职责和艺术使命。它的创新开拓,是和文艺创作的实践,和广大群众对文艺作品的接受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正如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丰富的一样,民族的审美风尚、艺术口味,人民喜闻乐见的具体要求,也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只有在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和群众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在深入创作实际,大量研究具体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才能找到理论创新的活的资源和动力,卓有成效地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开道,为优秀的、崭新的文艺尽催生和护航的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