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对网络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03-01-23 来源:光明日报 刘瑛 我有话说

网络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多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网络文化对高校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型、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不仅使其拥有了无限的信息量,也使网络中每一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这些信息。大学生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因此受到青年学生的极大欢迎。

网络文化对校园的主流文化提出了挑战。“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青年大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因此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内容、文化体制、文化载体受到冲击,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网络文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互联网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中,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使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增加了难度。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因此,在网络时代,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要抓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的培训,为他们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该主动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会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网络及大学生的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社会、学校要齐抓共管网络建设,坚持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面对各种各样的网上信息,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采取过硬的技术手段,对网上的有害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检查和过滤,特别是在敏感时期或重大政治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要坚决且有效。

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开发民族信息资源,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优秀文化抢占网上有利阵地,建立起中华文明的传播基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加强国家级“信息海关”管理,运用一定技术,对进出我国的所有信息进行“过滤”;要加强对国内若干骨干网、局域网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立法执法。

从高校来讲,则要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管理,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过滤,配合主干媒体,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严格的网络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行;要加强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网络管理机制,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十分必要。一方面,各高校应加大投入和改进技术,通过校园网把学校党政部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等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要根据网络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要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要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建立“红色网站”,在网上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且“进网络”,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效的渠道。要多开发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较浓的教育软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实现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大学生网民。

(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