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教育界的大多数人,“沙磁教育”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它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哪些辉煌的记录?它蕴涵了怎样丰富的内涵?今天发掘这一教育宝库面临哪些问题?不久前,记者采访了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的我国第一个教育专题博物馆——宝善宫教育博物馆,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了解。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沦陷区大批学校南下西迁,数十万流亡学生汇集山城。战前重庆中等以上的学校只有32所,此时一下增加到97所。迁入重庆的学校将近70%集中在方圆只有50公里的沙坪坝和周边的夏坝、兴隆场,仅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就有各类学校200多所。一时出现了校舍林立,名师会萃,书声朗朗的教育繁荣景象,并且一直持续了8年。这一时期重庆的沙坪坝与昆明的巫家坝(西南联大所在地)、成都的华西坝被并称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坝”。
当时重庆沙磁文化区的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办学体制、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为广大学生及民众接受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各校对教材、课程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自主权。一大批爱国学者、教授成为各校“资源共享”的对象。他们不仅在高等学校任教,而且中学和职业学校请他们兼课的也非常普遍。根据一份“1938年—1945年沙磁地区学术演讲名录”的记载,周恩来、郭沫若、梁漱溟、冯玉祥、邓颖超、李四光、李德全、马寅初、老舍、翁文灏、于右任、顾毓秀、丰子恺、朱光潜、竺可桢、傅作义等文化界、教育界、政界、军界名人要员,多次在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南开中学等学校演讲。从一些演讲题目也可以窥见当时教育的特色,例如:《抗战建国与南开精神》(周恩来);《怎样学习文学》(老舍);《科学思想为近代进步之基础》(地质学家翁文灏);《什么叫机械化》(中央大学机械系主任陈大燮教授);《一个新闻记者的闲谈》(大公报主笔王芸生);《气象事业与国计民生》(气象学家黄厦千);《昆虫与人生》(昆虫学家邹钟林);《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丰子恺);《民族复兴与经济建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天泽);《战时中国工业之新发现》(顾毓秀)、《谦虚与自尊》(美学家朱光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郭沫若);《“七.七”纪念日》(于右任)、《历史与戏剧》(戏剧家洪深)……
沙磁教育摒弃了中国传统教育重书本轻实践和西方教育重个性培养轻人际感情教育的弊端,在许多学校的校训、校规、办学理念中,充分体现了各种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例如国立重庆大学校训:“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私立南开中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重庆市立一中校训:“明礼崇德,力学知耻。”私立树人学校校训:“诚、勤、立、达”,办学方针:“公开一切经济,充实学校发展;慎重教师人选,建立醇良风范;优礼贤能教师,提高工作精神;砥砺青年志行,负起兴国责任;培养积极态度,不甘苟安畏退;重视生活技能,练习耐劳吃苦;各科全面发展,力求五育并重;不辞艰难挫折,达成树人使命。”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学校校训:“精诚苦干”。办学宗旨:“以严格的身心训练,养成乡村小学教育健全师资,以其改造乡村社会。”沙坪坝中心国民学校公民训练“忠勇”的细则为:“A、别人有危险,我立刻去救护他;B、我不怕强暴,不欺侮弱小”。“仁爱”的细则为:“我在拥挤的地方,让年老年幼的人”。“信义”的细则为:“A、我不隐瞒自己的过失;B、我借别人的东西,到期一定要还。”
沙磁地区的职业学校,在教学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多数工科学校有实习工厂或固定实习单位。理论与技术训练课的比例大至为3:7。广大青年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普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也是当时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面。在外敌入侵的岁月里,沙磁教育为保存我国文化教育的实力,促进大后方教育的发展,培养民族英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年,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毕业,便奔赴抗战前线;新中国的院士中,朱光亚、周光召、吴良镛等都曾在这里求学;仅南开中学一所学校,就有30多位院士曾在这里就读;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小学时代也在这里度过。
2002年,重庆沙坪坝区教委组织各方面力量,搜集史料文物,以抗战时期的重庆,特别是沙磁教育为主体内容,筹建了我国首家专题教育博物馆——“宝善宫教育博物馆”。宝善宫是沙坪坝千年古镇磁器口的一座百年道观,抗战时期成为丁肇中先生的母校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所在地,后成为民居。展馆含10个展室和一间丁肇中先生当年上课的教室。在主体部分“光照千秋的沙磁教育”展室中,陈列了大量有关沙磁教育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分为“名都风云”、“名校风采”、“名师风范”、“名生风华”四个单元,不少资料是首次面世。
去年2月开馆以来,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在内的三十多个省市和美、英、法、德等国近3万人以及教育部、团中央、全国侨联等部委领导莅临参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央教科所、中央党校、西南师大、首都师大等单位学者到这里进行学术调研,并与当地政府和学者举行了“中国教育史研究基地”专题听证会。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们认为:“沙磁教育”作为时空确定而内涵丰富的教育现象,是由高等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战时儿童保育事业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具有教育规模宏大、理念先进、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等特点。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珍贵篇章。
但是,宝善宫教育博物馆目前只是靠沙坪坝区政府在支持,力量十分有限。目前,馆藏内容显得比较单薄,规模也还较小。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由于人力财力的不足,只能在档案馆里束之高阁。当年的沙磁学子——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如今大都已年届耋耄,抢救发掘史料的工作迫在眉睫。专家们认为:沙磁教育不仅属于沙坪坝、属于重庆,更属于中华民族。发掘这一教育宝库,建好这一教育博物馆,既有利于以史为鉴,总结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同时有利于提高国人文化养成教育的水准。当地政府和教育界人士迫切希望尽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在专业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这所教育博物馆得以充实和发展。
(压题照片:宝善宫教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