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种将某些古代遗存神秘化的倾向。一些图书打着科学的旗号,把那些给人以深刻印象或令人感到怪异的考古发现说成是“天外来客”的杰作,而且煞有介事、言之凿凿,大批读者因此受骗。在包括考古学家在内的科学家不断揭露和批判之后,那些“天方夜谭”在西方渐渐没有了市场。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冯·达尼科尼克(Von Danikenesque)在《众神之车》一书中所杜撰的“上帝是个宇航员”的说法,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而《上帝的指纹》一书,则披着考古和科学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地书店的书架上。它把古代世界许多有争议的古代遗存,说成是一万五千多年前的“超人们”的杰作,而“那些超人们创造的业已消失的文明的废墟现在就静卧在南极洲的冰盖下面”。但就是这么一本貌似充满想象力,实则是主观臆断、荒诞不经的“考古图书”居然在1995年跻身于世界畅销书之列,其中文版也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大行其道。
为了向公众揭示“文明的真相”和人类历史“真正的过去”,给那些奇谈怪论以迎头痛击,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考古普及图书的高产作家保罗·G·巴恩先生组织了世界各地的13位考古专家撰写了《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一书。其收入的考古发现,覆盖了除了南极洲之外的世界五大洲。
就人类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的总量来说,这100次考古发现只是九牛一毛,但它们都是世界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重要影响的考古发现。就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而言,史前时代在考古史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发现”的比重最大,但为了反映人类历史的整体轮廓,为了使各个断代史获得大致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一般读者对晚近时代考古发现的兴趣,因此该书所收入的考古发现,从几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一直延续到公元16世纪(我国明代)。“考古发现”的种类繁多,举凡人类身体及其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存几乎都被囊括其中。
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考古学家不但要埋头故纸堆,进行繁琐的考据,还要到人迹罕至的地区从事田野考古的调查和发掘,有时甚至风餐露宿;另外,考古学家还要不断地钻研最新的科学技术,掌握可以用作考古研究的先进科技手段。可以说,随着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不断发展,考古学正在变成一门十分严谨的学问,考古学家的主要精力也已从发现文物和遗迹本身,转移到了发现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重点不是去探寻宝物,而是解释文物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何种原因、采用何种方式被制造出来,而且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考古学家们在《考古的故事》中,用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证据表明:迄今为止人们在地球上业已发现的所有文化遗存(非文化的自然遗产除外),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人类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明。但仅就人类文明本身而言,其未知领域的不解之谜已足以让我们永无休止地探索下去。谜底只有一个,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过程千变万化,充满了曲折,具有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很多考古大发现纯属偶然,但偶然的发现又往往能够石破天惊,改变我们对过去历史的认识。一块不起眼的人类骨骼化石、一件猛犸象牙、古人类不经意间流下的刻画、几件粗糙的石器或陶器、一具沼泽人或冰冻人的遗体,顷刻之间都可能改写历史,并成为世界关注的头条新闻。这就是考古学的迷人魅力之所在。
考古发现改写人类历史的例子很多。例如,考古发现证明,日本最早的土著居民要比我们已知或想象的要早,因为至少在一万年前,日本的本土上就有人类活动了,因此秦朝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是日本人始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类的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差异,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人类自身劳动和智慧的结果。“天外来客”或“另外的文明”之说,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人浮想联翩,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它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不仅给人以错误的知识,形成错误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而且助长了现实生活中的迷信和盲从心理。人类未知的领域确实很多,把人类智慧目前不能解释的世界交给上帝,也是人类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人类的每一次探索和发现,都使人们由认识上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一步。我们应当承认人类认识能力上的不足或局限,而没有必要把我们目前不能解释的问题都交给“上帝”和什么“天外来客”以及地球上人类之外的“另一种文明”。
《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
(英)保罗·G·巴恩主编
郭小凌、周辉荣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