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金融类专业正经历着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的提高的转变,处于从迅速扩张到稳定发展的阶段。金融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稳定专业数量,提高质量。要振兴金融教育,除了要重视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之外,还必须高起点、大力度地选拔培养优秀学术骨干,把振兴金融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和造就优秀学术带头人上面,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较快地推动我国的金融教育向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金融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的学术骨干队伍,乃是金融教育界的一项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大事。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层次更高的学术骨干队伍呢?
金融教育界现有的一些学术带头人,虽然勤于笔耕,成果不少,在界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很少有人能推出有较大影响的课题和成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识结构单一,视野不开阔。
知识经济对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必须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金融学科某一领域的专才,同时又掌握经济科学领域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个学识广博,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他们具有开阔的思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把握和抓住学科的前沿,提出有学术价值的独到见解,并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针对金融教育领域里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应当贯彻“通才教育”的方针,改变按金融机构分类设置专业,打破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界限,并对学生尽可能多开设一些其他学科特别是文理相通的选修课。要把改变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培养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具有最新知识结构作为金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通才教育能使学科带头人在学生时代就受到多学科综合知识的良好教育,有助于他们从狭隘的专业中走出来,从整体上考察学科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和造就新的更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有重要作用。
为了营造能使优秀的年富力强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的环境,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1、在用人机制上优化管理,倡导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造成人才辈出和能施展才干的良好氛围。2、要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队旧观念,政策资源应向所在学科、所在专业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倾斜。对那些出类拔萃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要加大资助力度,给予特殊荣誉和奖励,鼓励和支持冒尖。3、要不断强化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用机制,形成优胜劣汰,激励向上,百舸争流,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努力增长才干的成才局面。
由资深老教授担当导师,在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上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在治学严谨和功底深厚的老教授的教导、关切、帮助和学术熏陶下,使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更快地成长为在某些领域里能承担重任的科研骨干。
此外,还要建立各具特色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一门学科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一系列论著、教材的出版及相应的学术活动的开展。众多高校金融类专业学术论坛活动的举行,有助于中青年学者之间经常接触和交流理论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能对金融界的学术研究发挥组织带动作用。
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尽可能多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机会出现在国际金融界的学术论坛上,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国际性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取长补短,便于提高我国的金融科学理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至今仍很少有中青年学者活跃于国际金融界的学术论坛。这不仅反映我国的金融理论研究水平还不够高,而且也说明我国的金融理论研究尚未与国际接轨。我国的金融理论界和教育界不能老是停留于“拿来主义”,向外国“拿来”我们需要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我国金融教育界的中青年学者也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学术素养、理论研究水平和外语水平,争取推出一些能被国内外特别是国外金融界同行认可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从而使自己能有机会更多地出现在国际金融界的学术论坛上。这不仅有助于国际金融界的同行了解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状况,而且也能为促进国际金融界的学术繁荣作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