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新增的5万册图书使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30个农村图书室藏书总量达到38万册,全县超过省定图书标准的行政村因此超过了半数。这是三门峡市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快群众性基层文化建设之后出现的新变化。
地处豫西北的三门峡市已经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宣传文化阵地网络。市委副书记郭秀荣介绍说,全市1/4的乡镇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发行网点,60%的行政村建起了农村文化大院、图书室和农民夜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先后涌现出了渑池县县、乡、村三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陕县文化馆、图书馆、儿童文化园建设,灵宝体育馆、读者俱乐部建设等一批全国及河南省先进典型。
市委书记申振君说,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群众性文化建设有能力先行一步。
广泛调查,认真研究之后,三门峡实施了“两抓一促”工程。即抓阵地建设,力争两到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各县有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体育活动中心,乡有党校、公民文明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发行网点,村有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的网络建设目标;抓活动载体,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陕县温塘村妇女高润华,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迷信活动,村里的文化大院让她告别了神婆,成为村里的文化骨干。听说要进一步丰富文化大院,她率先提了两项建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立江告诉记者,文化小康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区分各县(市)区不同情况,提出了分阶段实施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目前正成为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72岁的离休教师赵浩祥投资近万元的“益民文化大院”,已有图书2000余册,订阅杂志数十种,几年来培养出了一批养鸡专业户、富裕户。他准备再筹建一个乐器班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