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0日电 吉林省农科院课题组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世界首个大豆杂交种。日前这项研究成果通过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鉴定。这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大豆杂交种研究成果具有独创性,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大豆杂交种制种等关键技术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获得我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并正在申请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专利。在吉林省的多点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比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同时,制种技术取得突破,利用切叶蜂传粉,结实率达70%以上,每公顷种子产量可达1000公斤。
杂交种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都已普遍推广应用,对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划时代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大豆单产每年提高只有0.5%。各国科学家为解决大豆低产问题、寻找杂交优势利用方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大豆这种自花授粉作物的特殊性,使其杂交优势利用成为难以攻克的难题。以吉林省农科院孙寰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从1983年开始就进行大豆杂交种研究。他们利用我国野生大豆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获得了世界首例大豆“细胞质k核互作不育系”。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豆杂交种研究项目分别被列为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