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和节日文化而言,中央电视台在每年春节的除夕之夜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中国的民众共有的一种审美经验。春节联欢晚会从她的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年,从稚嫩到成熟,这五分之一世纪的时光为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资源。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现象,关于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理念层面、艺术制作层面和审美欣赏及批评层面,这20年都有了相当可观的积淀。但从哲学的、美学的理性层面,对春节联欢晚会作系统、深度的论析,还是极为缺乏的。而从中国现时期的审美文化研究来说,这个工作的意义又是非常重要的。理性剖析的匮缺,从深层的观点来看,可能正是导致春节联欢晚会缺少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近来,一部正面研究春节联欢晚会的学术专著——《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出版,恰逢其时地进入了人们的阅读视野,成为从哲学的、美学的高度深入研究春节晚会的首创之作。无论是对理论界来说,还是对传媒艺术界来说,都是值得充分关注的研究成果。对于春节晚会的系统研究,从是书始。
该书的作者耿文婷博士,是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的首批博士生,这部专著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以其对于中国美学的强烈现实感、对于媒体艺术的责任感与理性关怀,对于20年来的春节晚会作了全面的、客观的梳理与分析。作者对于历年的春节晚会的各类节目,作了“竭泽而渔”式的认真观摩,对于节目文本进行了微观分析,由此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作了高屋建瓴的透视。作者对春节晚会的主要节目类型,如歌曲节目、相声小品节目、舞蹈节目、戏曲节目等等,都作了微观艺术学的类型研究。但我以为颇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这些类型的节目研究,虽是从具体的节目入手,却并非停留在经验描述的层次上,而是在一个有机的框架里,对它们上升到本体的高度进行阐析,发掘出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和戏曲等节目类型的美学特征。无论是从文艺美学研究方面,还是从艺术实践方面,其贡献都是原创性的。
作者还对20年春节晚会,作了历史性的研究,将春节晚会置于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了颇有历史感的描述。作者将这20年分为“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以后”这样两个大的阶段,对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作者以“在文化的审美理想中高歌劲舞”和“在文化的消费转型中分享艰难”加以概括,指出了这两个阶段的不同文化的、审美的特征所在。
对于春节晚会的本体研究,是该书的“华彩乐章”。春节晚会是当代中国最具大众性的审美文化现象,可以说是最为贴近人们审美生活的。但它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历史合理性的。作者对春节晚会作了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前面两章的厚重篇幅为之作了颇具思辨色彩的分析。如指出春节晚会的“神圣时间的镜像体验”的性质,并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乐感文化”为其哲学基础,又以“后审美语境中的审美肯定”作为其审美的时代性定位,这些都使本书具有了哲学的睿智与理性的光晕。这些理论的界说未必是成熟的,也有待于论者们的冷峻考量,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起点,使我们对春节晚会的研究,要在这样的高度上来超越。也许该书的价值不在于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在于作者的理论勇气和宏通目光。
《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
耿文婷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