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区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县域范围内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工作形式。国家环保总局自1995年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已批准建立了314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并对其中已通过考核验收的82个进行了命名表彰。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对基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解决很多环境问题积累了经验。
低成本治理湖泊污染的新技术途径氮磷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出现富营养化,治理非常困难。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江苏省宝应县按照生态学原理解决了湖泊氮磷污染。
宝应县内有个宝应湖,三十年来经历了三次大变化:70年代农业学大寨到处挖河泥肥田,把宝应湖挖成了黄水湖。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农民大量施用化肥,面源污染使湖水严重富营养化,宝应湖变成了黑水湖。90年代中期,宝应县建设生态示范区,用生态的办法把宝应湖又变成了清水湖。宝应县治理宝应湖的办法很有创意,他们先利用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又利用水生植物养鱼。为保证水生植物、鱼和水中营养物质之间的合理比例,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轮渔轮休的生态模式,恢复了水生环境,又发展经济,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护遗传资源的新经济模式物种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无法用化学合成产品取代的生物资源,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物资源丧失的速度很快,有15%-20%的高等植物濒危或接近濒危,在联合国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了156种。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不少地区创造了保护物种资源的新模式,实现了“双赢”。
“中华绒螯蟹”产于辽河平原,80年代已经濒临灭绝。辽宁省盘山县在稻田中养蟹,蟹吃掉了田中的杂草,蟹粪肥田,蟹在稻田中爬行又松了土,使稻米的质量提高。而且农田中可以不施用农药、化肥,避免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养蟹解决了水污染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濒危物种,一举三得。
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和退化土地的新办法马鞍山市南山铁矿曾有100万平方米的矿区废弃地,急需治理。1996年马钢南山铁矿被列为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矿区后,在编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积极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工程,使废弃地得到了充分利用,节约征地资金900余万元,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70%。南山铁矿也成为全国同类矿山中为数不多的赢利大户。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是北京市延庆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延庆县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自筹经费,实施山区搬迁工程,减轻了人口对山林的压力,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