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在论坛闭幕式上。
1月28日,为期一周,以“建立信任”为主题的第33届世界经济论坛在花费了1350万瑞士法郎的保安费、逮捕了30多名反对全球化示威者和承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后在达沃斯闭幕。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历史上财政收入最少、影响最衰微的一次年会。
此次年会在33届年会历史上首次动员了全瑞士的警力,首次派出空军部队待命,首次借用德国警察和装备,首次进行防生物武器进攻准备……本届年会遭到了包括瑞士媒体在内的许多媒体的批评。瑞士主要媒体刊登最多的不是年会的讨论、磋商和对话,而将重点放在整个瑞士如何防范恐怖分子和如何围追堵截反全球化游行示威者上。
达沃斯论坛年会从当初世界最著名的论坛演变成今天的境地,个中的兴衰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论坛的历史。1971年,作为经济战略专家的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组织了一次由一家非赢利基金会资助的区域会议——欧洲管理论坛,论坛规模不大,与会者仅局限在欧洲范围。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施瓦布教授邀请一些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经济界领导人于1976年一起共商对策,论坛初具国际规模。1987年,论坛高峰会在达沃斯举行,年会改称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届年会都有几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数百位部长和两千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金融、财政、文化、艺术、教育、新闻等领域人士参加。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大企业、财团、金融智囊机构、研究机构也派代表出席。
举办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目的是以讨论和对话的方式应对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除2002年年会在纽约召开以外,历届年会都在达沃斯举行。因此,达沃斯年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代名词。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论坛年会讨论的问题早已超越了纯经济范畴,涉及政治、安全、文教、卫生、新兴产业、反恐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论坛的初衷是建立“非官方”的对话渠道的话,那么,如今的论坛年会已具有了浓厚的“官方”色彩。每届年会都有一个全球最关注的主题,诸如石油危机、全球化与边缘化、信息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等。伊拉克危机是本届年会最引人瞩目的主题。“9·11”事件之后,随着反恐行动的深入,西方大公司接二连三地出现大规模的假帐案件或倒闭,西方经济出现滑坡,失业严重。根据论坛与有关机构联合在40多个国家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人们普遍对政治、政府和未来失去信心。世界经济论坛的组织者们适时地发出了“建立信任”的呼声。人们期待着在达沃斯这个对话场所,通过对话、磋商、谈判等方式打冲破樊篱,建立信任。但事与愿违。1月26日,让所有与会者期待多日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论坛全会上发表演说,“不管有没有盟友的支持,我们将向萨达姆开战”。美国国务卿代表美国政府在达沃斯向伊拉克宣战,而使其他主题黯然失色。
由于发生“9·11”恐怖事件,海湾局势日趋紧张,以及近年来在达沃斯和瑞士其他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本届年会的保安措施花费1350万瑞士法郎,前所未有。据瑞士有关方面透露,一个由瑞士军队代表、联邦警察局、格里松州和世界经济论坛组委会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为第33届年会的安全保卫准备了一年,资金投入1300万瑞士法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年会参加者的地位与身份,原来由年会主办州格里松州负责的安保事务交由联邦政府管理。1500名瑞士士兵,其中300名为狙击手已做好准备,随时支持现场维护治安的警察。据瑞士新闻媒体报道,德国派出装备了防暴车辆的50多名军人参与反恐防暴工作。瑞士各州警察局都向格里松州派出了精兵强将,主要在瑞士各主要机场和路口拦截有暴力和激进倾向的示威者;维护经批准在达沃斯镇举行的示威游行和在附近地区举行的示威活动的秩序等。
瑞士联邦委员会1月15日还开会决定,授权国防部长在论坛年会期间向“有敌意”的飞行物发射导弹。年会期间,飞临警戒线以内的飞机(包括奥地利的部分领空在内)被分成4类:“朋友”飞行物、不明飞行物、可疑飞行物和有敌意的飞行物。在以往的论坛年会期间,瑞士空军曾派军用直升飞机担任警戒任务,但“可以发射导弹”还是第一次。
以绿党、劳动党、工会和瑞士反对全球化组织——奥尔腾联盟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但由于警方的阻拦,只有几百名示威者进入达沃斯,其他被阻拦在进山的关口。1月25日晚,示威者折回首都伯尔尼,在主要街道与警方发生冲突,一些年轻人砸烂商店和餐厅橱窗,发生哄抢。警方逮捕了30多人。可以预见,今年7月在日内瓦湖南岸法国埃维昂举行西方8国首脑会议将出现更大规模的示威活动。据悉,法国和瑞士已经达成协议,两国警察当局将密切配合,在法瑞边境共同防务。
瑞士是中立国家,自1848年以来,瑞士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摧残和蹂躏,即使在欧洲进行两次世界大战之际,瑞士依然无一寸焦土,并成功地保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瑞士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治环境使其成为各国进行政治、外交、经贸交往的“平台”。瑞士人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而使优势更加突出。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战舰阿拉巴马号被美国军队击中,两国交恶。日内瓦当局将双方代表邀请到日内瓦市政厅的一间会议厅,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交战双方谈去吧,我坐收渔利。吃饭、住宿、电报和邮件往来、参观访问总要花费吧!瑞士人名利双收。日内瓦由此得到了“和平之都”、“谈判之都”的美誉。既当“和平的使者”又装满腰包,何乐而不为!这种传统深入民心。
20世纪初期,国联将总部设在日内瓦,二战后,日内瓦又成为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和联合国五大直属机构所在地,联合国绝大部分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如果加上200多个非政府组织和与联合国有关的国际组织,日内瓦每年来开会的数万人次的代表光消费就足以养活一半的日内瓦人。
举办论坛肯定不能做亏本买卖,论坛经济已让瑞士人研究得炉火纯青。我们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为例。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论坛年会,要想成为其会员,必须缴纳会员费。目前,论坛的会员主要是世界排名顶尖的1000余家跨国公司。大公司和银行要达到年赢利额10亿美元才能有会员资格。根据现有的最新资料,论坛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为每年12500美元,银行会员会费为15000美元。一般地说,除住宿和饮食外,大公司和企业领导人在论坛期间仅滑雪的人均消费为1万瑞士法郎。
那些受到特殊保护的贵宾的消费就更大。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等,他们须乘直升飞机来达沃斯,身边是一群保镖和随从,消费可想而知。年会的组织者还为与会者和滑雪场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一般来说,年会安排在周三开幕,跨一个周末,在第二周的周二闭幕,以便与会者“休息和消费”。
据瑞士圣加仑大学统计,2001年第31届论坛年会的开销为1300万瑞士法郎,包括850万瑞士法郎的保安费,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为4270万瑞士法郎,其中为达沃斯带来2270万瑞士法郎的进账,同时,瑞士其他地区的交通和餐饮收入增加了2000万瑞士法郎。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不要说支付不起“俱乐部”会员费,而且发言没有影响力。难怪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批评论坛演变成了“富人俱乐部”。
举办论坛年会固然能赚钱,但问题也随着年会届数的增加而出现。多年来,新闻界抱怨最多的是,年会期间达沃斯房价陡增,服务跟不上。例如,一间带淋浴的三星级双人房间,根据不同地段,每天的价格在300到50瑞士法郎之间,而且必须租到会议结束。今年的第33届年会期间,两位中国记者因没有提前预订房间,到达沃斯后四处寻觅,最终在离达沃斯几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庄找到一家医疗诊所当作住所,价格为65瑞士法郎,还包一顿早餐,虽然艰苦些,但毕竟价格比达沃斯镇内的旅店“公道”。
瑞士第三产业非常发达,但奇怪的是,达沃斯的三产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不会讲英语和瑞士的四种国语之一——法语。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连续四年采访论坛年会,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只有德语和英语,很少有其他语言的报纸。餐馆天天爆满,有时为吃饭要排队。记得有一年,我们正在一家餐馆用餐,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走进来,环顾四周没有一个空位子,只好转身离去。这种情况与会者天天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在并没有改变。
除饮食住宿外,由于与会者住宿分散和安全措施过于严密,有些重要人物只到会发个言就匆匆离去,众多有价值的磋商、讨论、接触分散在分各会场、宾馆、饭店甚至餐厅举行,外人无法靠近。每届年会开幕前,组织者造的声势很大,搞新闻发布会和酒会,预告某某大人物或某新兴产业CEO将莅临,而在年会现场却不提供工作之便,有一年甚至将记者工作厅安排在密不透风的会场地下室,难怪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不愿到达沃斯采访。
数年前,一些国家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取代达沃斯的意愿,瑞士批评达沃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论坛的组织者对年会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但也许是达沃斯山地的传统让他们无法跳出自己习惯的生活和待客方式。他们似乎并没有找到改变的良策。
达沃斯的事例提示我们,论坛经济的确能够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知名度和经济利益,但“茶喝三遍淡如水”。论坛经济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求进去,没有新思路,不能与时俱进,再好的论坛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达沃斯年会的兴衰沉浮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论坛经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