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年前,为了推进科教兴国,促进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先后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科学计划。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人才培养到硬环境建设,这些计划对我国科学事业的成长与进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我国科研实力,催生了一大批重大科学成果,提高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为展示重大科技计划的风采,本报组织了一组相关报道,从今天起陆续推出。
973计划是基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计划之一。自1998年启动以来,已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确定了明确的主攻方向,到2002年底已立项133个,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973计划“九五”期间已投入25亿元,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投入最大的单项基础研究项目。
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为了实现在国家战略目标中,我国在基础研究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能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我国决定实施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该计划的组织实施,集中支持一批优秀的科学研究队伍,开展重大的创新研究工作,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以此带动我国基础研究乃至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发展。
973计划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战略目标: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围绕战略目标,973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科技部作为这一计划的组织实施者,始终注意对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并围绕这种需求来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始终注意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科学前沿,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年多来,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拼搏,973计划已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批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如“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通过深入研究钢材中微观组织形成和形变诱导机理,进一步探寻细化钢材的晶粒度,提高钢的洁净度,改善钢的均匀性等,钢材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新型钢材已用于长春一汽作为载重车等车型的前后悬置梁用钢,且载重性能明显提高,深受用户的欢迎。
又如“‘疾病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项目,定位了一批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的位点,建立了遗传性食管癌和鼻咽癌的遗传模型,对自主克隆的高频耳聋和白血病致病基因进行了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同时,从基因组结构变异、表达谱、生化调节通路网络等方面对若干疾病模型(如肝癌)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显示出进一步突破的良好前景。
此外,“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我国未来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等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点项目处的祁鸣同志在谈到已取得的成就时认为,虽然,对于检验基础研究成果来说,四年时间还非常短暂,但就973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来看,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可以预计,随着973计划实施工作的不断持续深入,这批已经立项启动的研究项目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