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抢抓机遇促发展

2003-02-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徐可 我有话说

1999年以前,明道小学可不是如今这个模样。

当时的明道小学,占地面积不足6亩,却容纳了1800多名师生。狭小的校园、陈旧的校舍、简陋的设备,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向往优质教育的需求。

面对群众的迫切愿望,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以校长朱迅为首的领导班子一班人深深感到,明道小学不改革,不发展,必将被时代所抛弃。那样,我们将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有愧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尽管困难重重,然而他们坚信,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敢于拼搏的明道人都一定能闯过去。

抓住机遇,启动“西扩工程”

明道小学地处老城区,前后左右均是密集的居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1998年,海安县委、县政府为改造新华河,决定在草坝支路上修建一条暗渠。此事虽与学校无关,但学校领导感到,这是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校领导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决心不管困难多大,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将明道小学西扩。于是,校领导四处奔走呼吁。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商讨学校发展事宜,研究确定了学校建设规划。1999年3月,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搬迁居民,将明道小学西扩。当年4月,“西扩工程”正式启动。

群策群力,改变校园面貌

在实施“西扩工程”过程中,学校遇到资金筹措、居民拆迁、工程施工等诸多困难。“西扩工程”需要搬迁85户居民,290万元的拆迁安置费难以落实。面对资金奇缺的困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在搬迁的85户居民中,有的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有的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有的还是新建楼房,拆迁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学校领导与镇领导和拆迁工作组的同志一道深入居民家中讲道理,求理解,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有时从居民家中出来已是繁星满天。在校园规划设计中,需要动迁校内10多户教师的宿舍。得知这一消息,大家纷纷表示,坚决支持学校的发展,不拖学校的后腿。他们立即与亲朋好友联系,解决过渡房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迁。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居民拆迁如期完成。经西扩,校园面积扩大至2.13万平方米。至此,学校发展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但是,又一个困难摆在学校面前。由于资金紧缺,准备新建的350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投标工作“搁浅”,工程迟迟不得开工。为此,学校领导想方设法,多方争取支持,土建工程终于在2000年11月破土动工。2001年9月1日,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大楼正式启用,1100平方米的辅助用房也在国庆节后投入使用。水泥主干道、田径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太阳广场”等也相继建成,明道小学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施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明道小学在“普九”教育装备的基础上,按照省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自筹资金,对各专用室内部设施、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逐年添置。目前,学校拥有微机室两个,配有57台电脑;语音室1个,设有64座;自然实验室1个,配实验操作台28组。学校安装了闭路电视和监控系统,每个班级均配有“三机一幕”。近年来,学校还购置了液晶投影仪、摄像机、音响设备、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VCD教学辅助光盘和一大批图书。如今,学校的教学辅助设施、设备已达到省级实验小学的评估标准。

近几年来,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并努力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累计达875万元。其中用于土地征用245万元,校舍建设510万元,教学设施、器材和图书资料添置120万元。一座崭新的明道小学,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终于傲然屹立在海安县城西部的土地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