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与国内需求相比,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软件产业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认真面对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把握软件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我国软件产业实现全面持续创新,真正做到跨越式发展。
1.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软件产业一直保持高速成长,然而繁荣背后也应看到潜在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产业规模小;软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造成附加值高和产业链上游软件产品市场大多为国外企业垄断;软件企业工程化管理水平偏低,难以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要求;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差,缺乏拳头产品;出口规模小,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慢,不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产业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2.软件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IT发展的总趋势,从而对软件产业的结构、经营、市场、销售、技术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主要表现在:
(1)软件产品的设计生产工厂化和软件工程项目外包化。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以工厂化方式来完成软件产品的设计、生产,软件工程项目完全外包,将成为必然趋势。
(2)软件产业的网络化。围绕互联网开发软件,成为软件产业新的生产方式和手段,与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
(3)软件产业向其他产业加速渗透。目前智能化已成为电子信息产品、机电产品及自动检测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软件作为这一技术和过程的核心,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孕育出新产品。软件的产品形态日趋多样化,从而使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大扩展。
1.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已明确提出指导思想,对于发展思路,工作重点以及政策措施也有详细叙述,相关的实施办法正在陆续出台。
(1)鼓励应用,拉动内需,营造软件产业发展大市场。通过若干项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项目。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
(2)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的优势品牌。“十五”期间,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向软件产业的投入不少于4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863”专项经费、国家科技攻关经费等可用于软件产业发展的资金,通过调整结构,向软件产业倾斜,集中不少于3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软件产业;同时,为了确保软件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2003年至2005年,中央政府再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
(3)大力扶持一批软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在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向国内软件骨干企业倾斜,引导其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承包信息化工程。引导、鼓励企业合理分工,推动企业间联合、兼并,发挥企业群体作用,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服务化,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大力推进软件企业体制创新加速规模化发展。
(4)加强行业管理,创造软件产业良性发展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加大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倡使用正版软件,拒绝盗版软件,建立新的反垄断、反倾销调查诉讼和协调机构。
(5)实施相关工程,强化产业基础。如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基地中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软件发展空间,孵化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软件企业,形成若干大型软件骨干企业,组成软件群体发挥整体优势。
(6)软件出口工程。发展出口是加快产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制定鼓励软件出口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兴办出口型软件企业,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服务,包括在国外设立服务机构,组织出口联盟等。
(7)软件人才培训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与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培养软件适用人才、软件复合型人才,加强软件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知识更新等。
2.2005年近期目标。到2005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力争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形成若干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万,人才结构得到优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