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变革年

零关税产品大量出现,50亿美元外资继续进入,关税倒挂后果显现……入世一年,可谓——
2003-02-26 来源:光明日报 陶少华 我有话说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于开放程度最深、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从入世一年多的情况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外资和国际市场的有力拉动,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入世一年来,外资、台资继续大量进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际利用外部直接投资超过50亿美元,全球信息技术100强企业的绝大部分都已在国内建立机构。2002年电子三资企业发展速度超过20%,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68%、45%和69%。台湾资讯业也大幅度向内地投资,在苏州、昆山等地建立了规模很大的产业园区。

入世加速了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带的形成。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环境的改善,加上世界IT业的低迷,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并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州厦门、环渤海等地区列为资本、技术转移的首选。这些地区企业密集,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已经成为某些信息产品的全球加工制造基地。2001年以来,有关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入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入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002年国内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并不宽松,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电子信息产品累计出口9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8.3%。外资的大量进入、出口主体的增多是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独资企业出口占全行业出口总额超过50%。进口国提供国民待遇、降低进入门槛,也是我国出口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

入世还促进了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加快法律法规政策与国际接轨,规范了政府和企业的经营行为。信息技术产品关税为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子信息产品走私活动,消除了“隐形市场”。另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预期,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人士来内地创业,同时也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等。宏观环境不断优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需要引起关注,有的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其一,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2002年信息技术产品关税的取消,国内集成电路、计算机零部件、手机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未来几年内,随着进口配额的逐步取消、非信息技术产品进口关税下调乃至部分产品关税降为零,外资及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会由试探转向大规模涌入,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也将更为明显,国内市场竞争将会空前激烈。

其二,外资企业独资、控股的势头明显。随着我国对合资企业投资比例限制的逐步放宽,跨国公司已开始快速进行战略转移,独资、控股的倾向愈加明显。外商一方面以提供技术、增加资本金为条件,获取对合资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另一方面又将高技术产品、增值业务转移到独资企业;对投资回报率高的企业则收购中方股权。这种趋势增大了国内企业的经营压力与合作难度,也给政府部门监管增加了难度。

其三,中外在电子信息领域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纠纷不断增加。有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纷纷设立技术等非关税壁垒以限制我国产品进入。2002年,我国彩电、节能灯、DVD等产品出口先后遭到欧盟、日本、韩国等反倾销的制约,给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带来了明显冲击。而且,一旦国内产业在某一领域对其构成威胁,跨国公司便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以合理或不合理的借口不断对我国收取高额专利费,目的是限制和打压中国的企业。

其四,关税倒挂后果显现。从2002年元月起,由于我国放开部分电子产品的进口配额,取消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2002年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累计总额达到8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占全国进口28%,特别是下调后的进口关税出现了整机与元器件进口关税倒挂现象,致使本地整机产品价格优势被削弱,经销商本应在国内采购的一些产品改为直接从国外进口。

从长期看,入世后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潜在的危机。比如,国外大公司与国内企业对各类优秀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加剧了国内企业人才的紧缺状况;随着国外信息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有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等等。

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情况,信息产业界近期应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进一步加快重点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国务院“18号文件”落实力度,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切实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从价格协调、打击假冒伪劣、制止恶性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调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入世后经济法律法规的研究制订工作,进一步做好过渡期各项工作。尽快熟悉和掌握非关税手段,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

(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办公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