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日电为推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深入发展,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出版发行后,赢得广大读者一致好评。截至2月底,该书在短短半个多月内,已印刷七次,发行35万册,居畅销书榜首。
为了写好这本书,中宣部理论局组织力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走访了10余个省区市和几十所高校、研究单位,悉心听取各界人士、各方面干部群众的意见,收集了200多个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进行归类梳理,形成了25个问题。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集体攻关,精心撰写,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根据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过程中提出的思想理论问题,进行较大修改,集中围绕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述。
《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出版后,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转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都连载该书内容,发表了几十篇书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也在网上对该书进行转载。许多读者来函来电索要此书。新疆等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将此书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出版。广大读者普遍认为,《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该书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准确深入地阐述了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干部群众反映,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很重要的是学习领会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很重要的是在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统一思想。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着力把十六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说充分说清楚。大家反映,读了这本书,对十六大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理解更深了,该书确实起到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作用。
二是该书贴近群众思想实际,着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群众反映,理论要有说服力,就要敢于面对问题,善于回答问题,解疑释惑。许多读者反映,这本书好就好在“有的放矢,不回避问题,干部群众迫切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它就回答什么问题。能紧紧抓住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展开深入的分析”。有些离退休老同志来信说:该书对问题抓得准,它所阐述的问题都是我们关心的、脑中经常思虑的问题,如怎样认识党的先进性、怎样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怎样看待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怎样看待下岗失业、工人阶级还是不是主人翁、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等等,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找到了答案,读后确实感到解渴。
三是该书文风鲜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干部群众反映,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喜闻乐见的文风,也不能入耳入脑入心。广大读者指出,该书注重用通俗的语言解开思想的困惑,用群众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表述的生动性;既有逻辑的力量,又有事实的力量,具有历史纵深感和很强的说服力。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逻辑结构、编排方式,都体现了创新意识,在改进理论文风方面,堪称榜样。一位机关干部来信说,该书“采用了鲜活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进行了不落俗套、不拘一格的论证说理,寓情于理,以小见大,易读易懂。”一些青年学生说,该书“许多篇章题目非常有吸引力,让人一看就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该书“继承了《大众哲学》的优点而又有新的发展,把十六大精神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