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关于杭州市聋哑学校想改名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复聪学校、启聪学校、启智学校……”读者的建议一个接着一个,这确实是个不错的点子。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爱是教育的永恒前提,尊重应当成为第一教育原则。笔者以为聋哑学校更名,是对聋哑孩子人格的一种尊重。因为生理上的缺陷给聋哑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痛苦,又加上社会某些人不能正确的理解他们,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嘲笑,使这些残疾孩子更加“雪上加霜”,在心灵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况且聋哑学校更名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据悉国家教育部也有这个思路,杭州市聋哑学校校长蒋春英说,“2000年,我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当时,教育部特教处处长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学校中,有名字里不带‘哑’字的请举手。’很显然,教育部的态度是让我们改掉这个‘哑’字。”此种想法,也得到了残联工作人士的认同。浙江省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的陈强主任,切身体会到了这种称呼的嬗变:“原先,我们都习惯叫‘残废人’,从‘残废人’到‘残疾人’的转变用了10年。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始叫‘残疾人士’,并开始被业内接受。而在国外,对身体有残疾的人称为‘残障人士’,我们在观念上还需更新。”
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聋哑孩子作为弱势群体更应当受到我们的关注,始终给予他们帮助和扶持,维护他们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