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十年不息的精神火焰

2003-03-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本报通讯员 贾广惠 我有话说

40年前,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年来,雷锋精神在全国燃起了奉献为他人、为社会的熊熊烈火。它在江苏燃烧得同样明亮。如今,江苏学雷锋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大片。

做好事不留名的学雷锋群体

1999年,一个神秘的名字在江海大地不胫而走,人们都在打听一个名叫“莫文隋”的教育资助者。原来,在南通有人以“莫问谁”的谐音“莫文隋”三字,作为汇款人名字,常年为贫困学生捐助。后来,经多方查找,发现“莫文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热心助学却不愿透露姓名的人。

“莫文隋”带动了更多的人。南通师范学院出现了“张联现象”,一大批教师联合起来,资助如东等县的学生而不留真实姓名。

“莫文隋”带动了江苏人,也影响了外国人。去年2月,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教师斯蒂芬和凯莉,应聘到南通紫琅中学任教,当他们听说“雷锋”“莫文隋”的名字后,便主动加入了“江海志愿者”队伍。他们放弃休息,自愿给学生教英语。

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他人甘甜

在连云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车”。新浦车站一群姐妹拉着它为旅客无偿服务40年。从当年两个人、三条小扁担干起,发展到今天22人的大班组。至今“雷锋车”已无偿接送旅客10万人次以上,免费运送行李20多万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军人甚至下岗职工要求加入这个班组。车手沙常梅高兴地说:“有这么多人学雷锋,真让人欣慰!”

如今,学雷锋的形式已趋于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南京一位身患疾病的老人,年近80岁,每天爬上紫金山捡拾垃圾。南京市市长为之感动,批示号召市民向他学习。

江苏省精神文明办一位同志说:“40年来,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在市场经济面前经受了考验。讲文明、助他人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事实证明: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傻子精神”

徐州有个下水道四班,几十年来,20多位女工以“脏了我一个,换来万人净”的信念,默默为百万市民做起了清洁卫生工作。她们风里来,雨里去,换来了城市的整洁和美丽。有一年夏天大雨倾盆,四班女工全部从家里冲出,到路口疏通下水道,防止水流堵塞。一个女工还脱下身上的红色雨衣,冒雨守在一个窨井盖旁,以防有人掉进去,而她却因淋雨发起高烧。她的女儿还写了一篇作文《我有一个傻妈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不久前记者在扬州采访时,不少人提起“傻子经理”高仁林——扬州灯泡集团总经理。他不遗余力帮扶困难企业,帮助低压电器厂与台商合作兴办了合资企业;他坚持艰苦创业,以廉兴厂,处处精打细算;他一贯坚持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担任厂长多年,上级部门和董事会发给他的近5万元奖金全部上交企业。他先后10余次放弃出国机会,至今没有出过一次国。他左肾切除、右肾积水,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可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这样的“傻子”把傻留给了自己,把聪明才智献给了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