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弘扬主旋律,就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求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包括新的思想体系、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倡多样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内容来说,要倡导、鼓励和支持一切健康有益的文化;另一方面,要求包括主旋律在内的所有精神文化产品在题材、主题、风格、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丰富多样。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然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工作者的个性和创造性是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那么,凡是能够使人民群众得到娱乐、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启发教育、内容健康的作品,都要鼓励发展。
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主旋律和多样化作品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主旋律体现社会前进方向,代表人民精神世界主流,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导向示范作用,它本身也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形式、手法、风格去表现。提倡多样化,要做到与主旋律相呼应,相和谐,做到健康有益。多种题材、主题、样式、风格的相互促进,文化园地才能百花盛开。既不能以强调主旋律来忽视多样化,也不能以强调多样化来冲淡主旋律。
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拓展主旋律的内涵和题材,丰富主旋律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的人将主旋律理解得片面狭隘,认为只有描写革命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的题材才是主旋律,这其实是对主旋律的严重误解。主旋律所包含的范围很宽广,内容很丰富。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就主旋律的内涵用“四个一切”作了全面的阐述,这就是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不论是重大题材还是日常生活题材,只要选材严、开掘深、构思巧、有创新,反映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可以奏出主旋律的华彩乐章。主旋律要坚持高标准,做到精益求精。愈是具有思想潜力的作品,愈需要用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弘扬主旋律的目的。
二是要在大力开拓广阔市场空间时,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始终做到健康有益。从总体来说,多样化作品具有娱乐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数量巨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审美趣味的人们对文化的不同需求。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多样化也要在思想内涵、艺术水准、制作质量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
三是最终要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作为所有精神文化产品的衡量标准,看看是否能够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始终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无论创作生产什么样的精神产品,都要心系人民群众,面向人民群众,以人民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消除这样一些误解,诸如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拍给领导看的,多样化作品是拍给群众看的;主旋律的是奔奖的,多样化的是赚钱的等等。一部作品,如果人民群众不认可,就是拿再多的奖也没有多大意义。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从改革建设的实际感受中,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中,得到创作灵感,汲取创作营养。不管是主旋律还是多样化,都要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达到良好统一,做到用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塑造人们的精神,铸造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