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的沈泉庄,最令人羡慕的是村民的居住环境:256座别墅式小洋楼,绿树掩映,雅致、恬静,宽阔的街道、典雅的学校,还有世纪花园、“欧洲街”……美如图画。而在13年前,村民住着低矮的土房,晴天飞尘土,雨天满地泥。这巨大变化来源于“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
汽笛一声长鸣,长长的火车开进了沈泉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稀奇”。这奔跑的列车,是俺村出资8000万元修建的“华盛铁路”引来的。消息一传开,震动了沂蒙山,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来看景的络绎不绝,着实热闹了一大阵子。
这是去年10月份的事儿。到俺沈泉庄走走,“亮点”可是多着哩!用“乡村里的都市”来比最合适:256座别墅式小洋楼,红砖红瓦,窗明门新,不少人家的门前停放着小汽车。街道宽宽敞敞,绿树成荫,花草鲜艳,南方的椰子树也到这里安了“家”。一到夜晚灯火辉煌,各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欢歌笑语处处飞扬。村民们过上比城里人还舒坦的日子,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都免费住进敬老院,乐滋滋地安享晚年,村里的娃娃不出村就可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整个村就像一座大花园、大乐园。
以前,俺村只是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村子,乡亲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早出晚归,一年到头收入寥寥,有时温饱都解决不了。村里没有一个大学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乡亲们脑袋灵活起来,搞运输的、建厂的、跑买卖的渐渐多起来。俺也办起了白瓷厂,几年光景就发展成为产值超千万元的厂子。俺琢磨着,咱得与乡亲们一起奔小康,就把个人所有的600万元资产拿出来作“引子”,走大发展的路。1990年,村里雨后春笋般崛起5家企业,当年创利税485万元。接着建起农场,两年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1996年底,村办企业已经发展到20家,拥有资产4.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一跃成为沂蒙山区的首富村。
沈泉庄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总不能还让乡亲们住低矮的小房,应该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大伙请来高手规划花园式村庄,学校、医院、幼儿园、幸福院、小广场等,一一修建。村里给每户补助1万元资金,建起别墅式小洋楼。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到临沂视察工作时,夸奖俺其实也是在夸奖沈泉庄“不简单”、“了不起”、“好样的”。
不能小富即安,要富而思进。我们又组建了山东华盛江泉集团,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赤道几内亚、委内瑞拉等2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在非洲建立了拥有5万公顷森林的伐木基地,建设“江北陶瓷第一村”,兴建华盛热电厂、电解铝厂、华盛铁路专线,生产出江泉火腿肠等,组建起有着30家企业的集团,被评为“全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吃的、住的、玩的应有尽有。人气顺,干劲足,素质提高了,文明氛围也浓,人们争相读书学习,练真本事。近几年,俺村又相继建起江泉世纪花苑、华盛大厦,按照欧洲风格,建成了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欧洲街”,华灯初上之时,这里便人流如织,霓虹闪烁,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为让村民有着好的生活、学习、工作、游玩环境,村里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治理烟尘和污水污染,建设花园式的工厂,恢复了碧水、蓝天、绿地。
从沈泉庄的变迁中,俺悟出个理: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把亿万民众的心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两个文明建设才会双丰收,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