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真是爱不释手,喜不自禁。这书很美,从封面到版面,从插图到装帧,设计是那样精美,那样令人赏心悦目;这书很新,从教材结构到具体课文的编排,处处充满着童真童趣,处处洋溢着清新的时代气息。她聚新、美、趣于一体,充盈着崭新的教育理念。
一、识字、拼音双向互动,拼音、阅读双轨进行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一律采用一入学就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的方式来编排。但刚入学的儿童,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整日为拼音学习而学习,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冀教版试验教材,打破了陈规,在编排上使拼音与识字,拼音与阅读同时进行。这种用识字带拼音,以拼音带阅读、识字的双向互动方式,给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令人称道的是,冀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在编排上把要学的每个拼音字母放在小短文中,并配有精美画面,很巧妙地让学生把要学的字母与它的形与音一一对号。如学习韵母“a”时,打开课本,出示给学生一幅色彩鲜艳的插图。图上是一个三口之家——妈妈、爸爸和女儿。女儿在中间,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高高兴兴地走着。淡绿色的大背景,一首很美很美的小韵文:“一手拉爸爸(b a),一手拉妈妈(m a),我用一双手,拉起一个家(jia)。”韵母“a”在韵文中反复出现,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掌握了韵母“a”的正确读音,同时也认识了“爸、妈、家”这些汉字。这种边学拼音、边识字、边阅读的编排方式,既增加了学习情趣,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锻炼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二、多认少写,为阅读打下基础;精心设计,寓学习于趣味之中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多少和快慢,直接关系着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冀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本册识字教学安排的识字任务是:会认355个,会写108个。比以往教材加大了认字量,但降低了写字教学难度,为及早阅读打下了基础。
1.将要认的字设定在特定情景中,给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强烈的刺激。
小学生识字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回生?这是长期困扰低年级教师的一个问题。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对此有了较好的处理。如阅读课文14课《柳树》,本课要认的字有:柳树、池塘边、垂、线、逗人等。编者在优美的短文旁,设计了这样一幅图:远处,无边无际的田野;近处,池塘边有一颗柳树,嫩绿的、柔软的枝条,垂在水面。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接触要认的字,感受一定强烈、刺激,对字的第一印象必然强烈、深刻,识字、认字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当堂采取多种复现方法,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把本课要认要写的字,集中在一个小短文中复现,这是冀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在编排上的又一个明显的特点。
3.让学生在合作、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当堂和认字的第三、四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如每个“综合学习”中都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揭示记字规律的练习。如“综合学习二”的“猜字游戏”,用一幅精美的画面出示给学生:几个穿戴色彩鲜艳的小朋友,在一起嬉戏玩耍,“我认识好多字了。”“那我来让你猜猜,‘点、横、撇、点’是什么字?”这些都充满了儿童情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
4.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识字。
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应该是相等的。”“开发性地利用教材”、“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又一精神。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在编排时,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综合学习二”的“大家来签名”这一练习,学生通过认识全班姓名,就在无意中增加了百把字的识字量。又如“综合学习五”第二题,“我和妈妈去逛街”。妈妈带着孩子边走边教孩子认读大路两边的广告、招牌等。这样,把孩子们识字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课堂——社会生活。孩子们也会在这种认字方法启发下,养成随时识字的习惯。
5.注重汉字文化熏陶,注重写字指导。
《新课标》指出:电脑时代仍需写好汉字。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在设计课后练习时,特别注重汉字文化熏陶和书写的指导。比如要求会写的字,大部分都介绍了文字的起源;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字的笔顺笔画,同时还配有田字格、范字、描红,让学生看一描一写二,大大方便了学生写字,培养了学生写好字的能力,同时也便利了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