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处福建省最南端,与台湾隔海相望,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辖8县1市2区,总人口45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2.7%;土地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31公里,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横贯全境,全市拥有耕地16.5万公顷,山地82万公顷,浅海、滩涂12万公顷,是一块山、海、田俱全的富庶宝地。漳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21℃,无霜期330天,冬季是“天然大温室”;农业宜种性广,生物资源丰富,是福建省粮食、甘蔗、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蘑菇、芦笋的主产区,也是驰名中外的水仙花故乡,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称。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漳州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路子。在衡量农业发展的13个指标中,漳州有12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条件,为全面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向更高层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漳州与台湾的嘉义至台北一带处于同一纬度,地缘相邻,习俗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是台胞最主要的祖籍地,台湾现有居民中,祖籍漳州的占36.8%;现居住在漳州的台湾同胞有4000多人,占大陆台胞总数的十分之一。漳台两地农业生态环境相似,气候、地貌、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农业产品结构和作物生长节律基本相同。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农业合作与交流发展迅速,形成由点到面、由单项的种养、加工项目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特别是1997年7月,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务院台办联合批准漳州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漳州拓展对台农业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实验区设立五年多来,漳州市共批办台资农业项目357个,合同利用台资7.96亿美元,充分显示实验区的强劲发展态势。漳台农业合作和实验区建设的主要成效表现在:
——引进推广一批台湾农业良种。通过两岸农业合作,全市累计已引进农业品种近千种,其中大面积推广60多种,推广面积达60多万亩。如蔬菜类的枝豆、荷莲豆、甜豆、紫茄等;水果类的番石榴、芒果、香瓜、金苹枣、火龙果等;花卉类的大花蕙兰、蝴蝶兰、卡特利亚兰等;水产类的罗非鱼、草虾、鲍鱼等;食用菌类的白背毛木耳、袖珍菇等。这些品种的引进推广,促进了漳州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吸收应用一批农业种养加工先进技术。全市累计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1800多台(套),吸收应用了许多科技含量高、资金技术密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业种养加工技术,如种养业植物组培脱毒技术、草虾和对虾的育苗技术、鲍鱼工厂化养成技术、果树产期调节技术、香蕉生产综合技术改进、蝴蝶兰水帘式温室培育技术等,农业产品加工的流态单体速冻、膨化、低温真空脱水、保鲜包装技术等,大大地提高了漳州市的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加快漳州农业国际化进程。台商在漳州创办的农业项目涉及农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农业的上下游产业、农业观光休闲等项目。台湾农业企业大多数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外接国际市场,内联种养基地和农户,产品经过整理、加工、冷藏后全部出口。这种经营模式对台商转移到大陆发展,保住和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培育出漳州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而提升了漳州农业的外向度。据统计,去年漳州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出口达2.86亿美元,占全市商品出口总值的37%。
——探索出两岸农业合作突破口。一方面漳州加紧组织实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2828”工程,把国家计委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部的“农业科技园区”等纳入实验区建设的范畴,以项目带动来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另一方面,漳州市连续四届承办了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以花为媒,开创了两岸花卉直接交流和两岸联办花博会的先河。花博会在两岸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关心下,成为漳州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为漳州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活跃经贸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阵地,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发展。
漳州之所以能够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密集区,形成全面发展的喜人态势,除了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地理优势和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之外,主要还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海峡两岸有识之士长期以来的支持与推动。漳州农业一向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台湾有关机构、院校的学者和工商界有识之士,多年来也为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与交流积极牵线搭桥,先后100团组上千人次前来考察、讲学和技术指导,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形成共识。自1999年以来,由福建省政府主办、漳州市政府承办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从第二届开始,台湾中华盆花发展协会、台商园艺产业联谊会、新加坡花商公会等参与联办,实现了两岸携手联办花博会、合作发展花卉事业的初衷,开创了两岸花卉直接交流的先河,提升了漳州花卉产业的知名度。二是得益于多年来各级政府和群众对农业的投入。全市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完成了造林绿化工程、江海堤防加固工程和修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及电力、通讯、县、乡村公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三是得益于一系列好的政策和措施。几年来,漳州在开展与台湾的农业合作中,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政策规定,注重做好“后招商”工作,努力为包括台商在内的外来投资者,热诚做好筹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系列配套服务,积极为台商排忧解难。市里相继出台《漳州市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权益的暂行规定》、《扩大漳台经贸合作若干规定》、《加快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规定》等政策,坚持地方让利原则,从地价、地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台商以承包、租赁的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到规划合作区投资现代农业。
当前,海峡两岸都相继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漳台农业合作和实验区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资本经营和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对政府“入世”问题,漳州市从清理不合乎规定的文件着手,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力求在政府服务方面为包括台商在内的外来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环境,探索建立一套按国际惯例办事的程序规则,全面提升服务外商外企水平。在产业投资发展方面,漳州市正在组织实施《农业绿色行动发展计划》,总的目标是用5年或更多点时间,建成100万吨水果、100万吨无公害蔬菜、100万吨水产加工精品、100万亩优质笋竹、20万吨工厂化栽培食用菌、20万头圈养肉用牛羊、20万亩亚热带特色花卉、20万亩生态茶园。我们鼓励外(台)商在实验区规划的八个合作区内投资开发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业项目,突出精致园艺与花卉产业合作,畜牧、水产养殖与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科技与市场营销领域合作,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利用台商的营销管道,携手合作,把漳州鲜活农产品输送到台、澎、金、马地区,更多地把漳州农产品和加工品推向国际市场。我们欢迎台(外)商和各界有识之士来漳州考察、投资和发展现代农业,共同推进两岸农业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