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明与兴趣

编后手记
2003-03-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认识李方华不过是上周的事,那是她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10万美元奖金之后,在由中科院物理所为她举行的报告会上。

听李方华讲她的科研经历,从她的每一段叙述都能感受到她在科学事业上的精明与能干: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了第一台EM2/1M型电子显微镜,李方华自己动手把它改装成透射、反射两用的电子衍射仪,在国内最早开展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研究;1973年所里安排她调研晶体学的发展动态,她敏锐地跟踪有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并着手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她到日本访问工作,回国后便推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她和她的学生们的工作受到一些人的简单否定时,她鼓励大家不要犹豫,且在别人的否定声中前进得更快。

在科学以外,李方华显得就不精明了。有人为她曾经一家数口挤在连厅都没有的两间陋室而鸣不平,而她觉得大家也都不过如此;丈夫身体不好,她担负着全家的生活事务,但当别人赞美她作为院士又挑起家庭重担时,她一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赞美的;对于逛商场和看娱乐节目,她不仅极少为之而且也不觉得自己丧失了生活乐趣。

李方华没有把精明用在其他地方,而是用在了科学上,因为那才是她感兴趣的。正是由于对兴趣的执著使她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在71岁高龄走上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领奖台,摘取了“女性诺贝尔科学奖”的桂冠。

在今天的《院士论坛》文章中,谈及成功与辉煌,李方华提到了她的中学数学老师张立蓉。据说,张老师经常把李方华和几个同学叫到一起,和他们一起分析一些数学难题。“她那坚韧不拔的求解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李方华从中感受了科学的美丽与魅力,对科学的兴趣产生了。面对李方华,普通人是否可以思考应当建立怎样的兴趣?正在行使教育职能的人和机构是否可以思考应当怎样引导人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毕竟是人生重要的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