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就业与偏见

2003-04-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黄冲 魏娜 雷宇 我有话说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年,武汉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空前严峻。而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校、专业和性别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其中的有些现象引人深思。

看牌子胜过看才能

如今,学校名声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首要依据。许多大型公司都直接在名牌大学设展台招聘人才,其他没有名气的学校他们根本就不去。

在武汉的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武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肖在大三时就过了英语专业八级,当看到一所地方高校需招收英文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时,她很自信地递上了简历,没想到,对方只是看了一下简历的封面,就冷冷地冒出一句:“我们只收武大、华中科大的(毕业生)”。意思是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一概免谈。小肖只好悻悻而退。

很多毕业生都不明白用人单位为什么一定要名校的毕业生,而用人单位解释说:在招聘现场,用人单位很难凭短暂的交谈就摸清众多求职者的实际能力。而名牌大学本身就拥有良好的生源,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有教育学专家认为,即使品牌教育代表着更好的教育质量,用人单位也不应过分看重学校的牌子,很多优秀人才都出自一般院校,飞蛾破茧才最美。

文史哲需求量较小

令人深思的是,专业的冷热不均使得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了两重天。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自然不用说。就是一些名气不太大的学校,其特色专业也分外走俏。

近日来,当武汉科技大学的其他应届毕业生一直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时,该校的材料控制及成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的218名学生却早被人抢光。目前,这两个专业的供需比例已经达到1∶4。该校轻化专业的74名毕业生除了考研究生的以外,目前也已经全部落实工作。

华中农大的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院的毕业生同样异常走俏。为了抢得人才,前不久湖南正虹等全国数十家知名企业带着奖学金前去招聘,他们的招聘口号是:到我公司来,奖你几万元。湖北工学院毕办负责人介绍,该校两个应用性专业机械类和交通土建类,签约率分别达到90%和100%。

有调查显示,计算机、通信、电子仍是热门专业,部分工科、农科和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较大;需求量较小的专业为文、史、哲类,其中社科类、管理类、政法类需求量锐减,有的专业几乎没有需求量。

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负责人钱建国说:“今年就业成功的学生中,应用性强的专业竞争力强,在95%以上,而理论性强的专业则大为逊色。”

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性别的差异一直是众多女大学生心中说不出的痛。而今年,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记者调查:很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会和性别歧视“致命邂逅”。一些用人单位公开打出“只限男性”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而一些愿意招聘女生的单位,提出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招聘会上的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们备感求职艰难,一些女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把“会喝酒”、“善公关”等写上了求职书。这些女生希望通过这些“特长”的描写,让用人单位对自己多一份关注。

妇女问题专家指出:植根于传统性别文化基础上的社会性别观念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要转变社会性别观念,就要从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开始。

编后 大学生就业难,从表面看是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的。然而,编过这篇稿子,我们觉得,人才市场中的偏见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只限男生”、“只限名校”、“只限应用型专业”……这些悬在大学生头顶的偏见何时才能改变?人才是在实践中成长的,用这些利剑般的偏见斩断大学生们施展才能的道路实在太残忍、也太不高明。平等地看待每名毕业生,就业市场一定会更健康,用人单位也一定会得到更多实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