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大洋上的尊严

2003-04-06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本报通讯员 夏年泽本报记者 喻国英 我有话说

3月下旬,我国又一新型战舰提前4个月顺利下水。人们将敬意的目光投向这艘战舰的总监造人、海军驻437厂军代表室总代表薛伟敏——他为战舰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薛伟敏在战舰监造岗位辛勤耕耘21年,参与了多型若干艘新型导弹护卫舰的研制、监造任务,2型战舰获国家金质奖,3型获银质奖;他和军内外专家共同承担的200多项护卫舰关键技术攻关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他任总代表7年,取得10多项创新成果,创造了军舰监造行业的20多项第一。

大步上巅峰

为了使新型护卫舰研制上台阶,薛伟敏竭力主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主动承担风险责任。声隐身技术是当今水面战斗舰艇的一项关键技术,薛伟敏提出把这项新技术应用到新型战舰上。他说:“只有永不停歇地大步跨越,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攀上前沿技术的巅峰。”当时,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对这一技术,不少专家认为在我国还不成熟,实际应用有巨大风险,因而在两次技术方案论证会上未获通过。在第3次方案论证会上,薛伟敏和同事们将详尽的实施步骤连同2万多组试验数据分别送到与会专家手里。仅用30分钟,声隐身技术方案便获得全票通过,从而使这一型舰的隐身指标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信息化装备是现代战争中的一柄利剑。一艘现代化战舰上有大量信息化装备,如何消除它们之间的电磁干扰?薛伟敏率领战友们发起攻坚战,最终攻克了电磁兼容这一世界级难题。在新型战舰的设计中,薛伟敏提出了“顶层设计”的要求,将电磁兼容课题研究成果引用于电子装备。他还协调30多家科研院所,先后将1000多项科研革新成果用于新型战舰。短短十几年,国产护卫舰发展已达三大系列多种型号,每开发一个系列,水平就上一个台阶,技术性能上一个等级。

追求“零遗憾”

“不让战舰留下一丝质量遗憾”,这是薛伟敏始终不渝的追求。他担任总代表7年来,向部队交付了多艘护卫舰,全部被评为优质产品。

一次,他和主管军代表胡忠平到船台巡检,发现舰上有几处焊缝不够平整。薛伟敏要求立即停工,并提出将这个区域的钢板报废处理。一时间,前来说情的人一个接一个,薛伟敏不为所动。他说:“军舰代表着国家形象。我们追求的就是建造质量‘零遗憾’!”他会同工厂有关部门召开军品质量曝光会,举一反三,制订了10项质量保证措施。这年年底,在海军组织的新装备建造质量评比中,他们监造的几型战舰获得总分第一。

一艘现代化的军舰,研制厂、所数百家,涉及上千个技术门类。为了追求质量上的“零遗憾”,薛伟敏运用现代系统学、统筹学、管理学等原理,对新研制舰船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把质量风险化解到零。每当新型舰的设计图纸一出来,他就率领设计师、质量师、工艺师到有关部队听取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他把部队指挥员请到工厂审查新型舰的设计图纸,请他们挑毛病,找缺陷,提要求。这些意见和建议,90%都被专家采纳。

薛伟敏对水兵有特殊感情。为把舰员住舱和餐厅布置好,使水兵有一个温馨的“家”,他请3家著名装潢公司设计出10多套三维立体彩色效果图,让水兵们挑选喜欢的样式。针对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他把一种能缓解人压力的色彩,作为舱室主色调。这些新型护卫舰交付部队后,水兵们欣喜不已。

精确百分百

从走上军代表岗位的那天起,薛伟敏就始终关注世界造船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某型舰有100多个分段,按传统方法施工需一年时间。薛伟敏大胆提出“模块建造、快速搭载”方法,缩短建造周期。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和厂方技术人员制订了10项优化设计方案和50多项新工艺措施,使模块之间的接口精确率达100%,多台套设备预装完好率达100%,提前5个月完成建造任务。

随着多种新型护卫舰陆续交付部队使用,薛伟敏敏锐地意识到,高效有力的技术保障手段是新型战舰快速形成和保持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他积极创造高新装备技术保障新方法,探索售后服务新途径。按照规定,新造战舰使用一年后要返回工厂保修,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不仅影响到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而且影响部队的战备训练。薛伟敏提出“靠前就地保障”新路子,由工厂派技术人员到部队培训舰员、修理技师,提高部队自修能力;同时,工厂派出机动修理小分队常驻部队,负责对新装备跟踪检查和维修。562号护卫舰服役一年后,在不停航的情况下完成了全舰保修任务,并创造了自交付部队使用至完成全训的最快纪录。

近年来,薛伟敏又动员几十家厂所组成“技术保障集团”,为国产护卫舰提供“终身技术保障”。某驱逐舰部队两艘护卫舰奉命执行远航训练任务。出发前,薛伟敏率厂、所技术人员赶到部队,对两艘护卫舰进行全面检查测试。训练结束后,部队长邱延鹏告诉薛伟敏:“远航训练2个多月,两艘舰居然没有更换过一个备品备件,你们的保障水平是一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