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兵:1959年生,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1984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记者:现在不少地方政府津津乐道于“营销城市”,希望通过媒体和广告效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以此招揽游客、吸引投资,对此你有何看法?
顾海兵:近来营销城市渐成社会热点,各地的营销活动名目繁多,经贸会、招商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竞争是全方位的,有国家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个人之间的竞争,当然更有地区之间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城市首先与国内其他城市有竞争,也与国外城市有竞争。既然如此,城市需要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决定于自身的内在质量,更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广义的营销自然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据你分析,在营销城市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顾海兵: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营销城市主体错位,突出表现在政府常常定位有误,政府把太多的资源直接用于营销城市。比如,某个市的花卉交易中心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一公司共同出资近亿元建立。实际上,营销城市的主角是企业、居民,政府只是配角。政府不必直接介入具体的经济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资源应用于提供企业不宜介入的公共产品和公益项目上。政府在营销城市方面的作用主要应是间接的,为企业营销城市提供便利,而具体的经济项目应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此外,把城市营销给谁?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许多城市一讲经营、营销,眼睛往往只盯着外需,盯着国外,实际上内需同样重要。有时只盯国外,花了不少钱其实效果并不好,可以统计一下,一个地方的旅游者中,中国旅游者多还是国外旅游者多,我想,一般来说还是中国的旅游者多。所以要想办法满足中国旅游者的多方面的需求,让他们乐意来你这里旅游,乐意在你这里多花钱。而且,不仅要让“外来人多花钱,也要让本省本市人多花钱,要让3亿多中国城市居民多花钱。试想,一个城市有200万人口,如果每人每月多花100元,加上乘数效应,则每年该市GDP至少增加上亿元。所以,不要忽略对本市人民的营销工作。
记者:怎样才能营销好城市?
顾海兵:“营销城市”要内外兼顾,首先必须把城市的规划与环境保护放在中心位置。我非常赞成有些市政府提出的把城市建成“人居城市的观点。因为,任何城市首先是市民的城市,必须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场所。环境好了,既能稳定本市人,又能引来更多的外来人。在城市规划方面要保证不落后,在进行环境保护时要着重抓住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特别是河湖治污。
营销城市应立足于特色。各个城市要开发有特色、有优势的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可是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本地的特色产业进行营销,这些产业既是吸引消费的卖点,也是吸引投资的卖点,比如农业、渔业、航空、休闲业都可成为开发重点。就拿休闲业来说,不同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可开发森林休闲、大海休闲、足球休闲、音乐休闲、溶洞休闲……
在营销时,还要按市场原则行事,要考虑成本与产出,不要为营销而营销,花钱不办好事。此外,应当强调的是民企要成为营销主角,许多企业想出的一些好办法,政府可以支持,政府有时需要“丢掉芝麻捡西瓜”,多还富于人,有人气才会景气。地方政府要在城市软环境上多下功夫,既为本市人民造福也要营造出“迎天下客”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