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年高考改革改什么

2003-04-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丰捷 朱振国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今年高考提前一个月,目前广大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为了宣传国家有关高考的方针政策,介绍今年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情况,为广大考生释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本报今起开辟《高考速递》专栏。广大考生和家长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与本报教育部联系,热线电话:010—63082753。

距2003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时间。高考改革如何继续推进,今年高考与往年有哪些不同?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清。

记者:高考是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一件大事,请您谈谈今年高考考试和录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林: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高校招生工作总的任务和要求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完成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计划335万(其中本科173万);继续深化高考改革,为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招生制度迈出新的步伐;周密细致地做好高考提前一个月的各项工作;依法治招,切实加强管理,确保高考招生公平公正。

记者:今年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林:总的来说,在巩固、深化高考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将更加系统协调地推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在这里我着重介绍几方面的做法。

——结束长达20多年的“7月高考”,高考时间提前至6月7日开始。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报考人数将超过1000万。因此,必须实现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平稳前移,实现成人高校招生和普通高校招生有序、协调、顺利进行。教育部将按照工作进程对提前一个月高考各省、各校的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考试成绩不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恢复高考25年来,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分数第一”、“分数至上”也给不拘一格遴选人才带来负面影响。去年江苏省有6所高校试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今年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促使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扩大“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范围,在全国22所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使考试评价和选拔录取方式趋于多元化。

——招生简章不得含糊。去年,高校招生简章首次公开,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今年针对某些高校招生简章不明确、缺乏规范,甚至发布虚假信息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学校和考生能够全面理解、执行“游戏规则”。

——严厉打击黑中介。招生中介问题近几年愈演愈烈。教育部明确规定,招生的行为主体是高校,任何中介都没有行使招生的权力。对于打着中介旗号招生的诈骗分子,教育部门要与公安和工商部门一道,给予坚决的打击。

——坚决制止招生乱收费。教育部决定,今年要严禁在招生工作中巧立名目对考生的乱收费,一经发现就严厉制止。

记者:招生政策方面有什么新变化?

林:教育部前不久发布了《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与2002年相比,很多地方做了一定的调整。

——试点网上报名。根据《规定》要求,2003年符合报名条件、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包括统考生、单考生、保送生等),均需在其户口所在地报名。从以前的学校报名到社会化报名再到今年的网上报名试点,学生的报名正逐步与学校脱钩,这对进一步淡化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考生档案9月10日前寄送学校。过去纸质档案没有明确规定寄送高等学校的时间。2003年《规定》对此作出了省级招办于9月10日前将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档案(或人事档案)寄送有关高校的规定。这样高校就可以及时了解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思想情况,也为高校在考查学生干部时提供了依据。

——体检结论只作为指导和建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旧的体检标准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从2003年起,过去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将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所代替。另外,今年的体检在放宽体检受限专业的同时,强调了体检结论只作为指导和建议。这既维护了考生利益,又为更多的考生争取了上大学的机会。

——高校自主安排生源计划。在今年的生源计划方面,为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安排生源计划的权利,《规定》取消了以往以政策的形式来安排招生的层次、专业和招生计划等要求,从而使高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情况、各地生源情况和各地人才结构等情况,自主、合理地安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专业的招生计划。

——录取在8月中旬结束。以前的录取工作一般在9月上旬结束,高校的新生报到时间有的是9月,有的是10月,这对高校本身安排正常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的录取工作提前至8月中旬结束,一方面的原因是高考时间的提前,另一方面也是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增加、降低分数投档不得超过20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